第32篇:为什么我们可以信靠神?
想想你身处这样的场景:你一辈子都在为某人打工,你老板对你非常苛刻,可你的工资还不够养家糊口,而且,你常常感觉自己受辱受欺凌。实际上,你活得跟个奴隶差不多。突然有一天,你可以脱离这难以置信的轭。你有机会离开你的雇主,可以重新开始你的人生。不过有个麻烦:你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无法启程,也没有资金另立门户,因此没能力利用这个大好机会。
因此,你回到老板那里,求他给你一笔钱去到新地方,也给你一笔启动金。接下来发生的或许难以置信,总之,老板给了你一笔钱。他不仅给你一笔钱,而且他给的还不是一笔小钱。为了资助你,他甚至几乎倾家荡产。
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是吧?好像小孩子的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可寻。不过这个故事倒真发生了,或许不是每个细节与我所说的匹配,但原则上差不多。这个故事当真出现过。它就在圣经的《出埃及记》。你知道这个故事:以色列人在埃及受欺压,被迫“在缺乏稻草情况下做砖”。突然,上帝介入,然后法老对他们说,“离开吧!”但是,以色列人没有行路的钱,也没有重新开始的资本;他们已经穷到极点。不过,上帝早已预料到这个难题,他有个解决办法。他对摩西说:“我必叫这民在埃及人的眼前蒙恩。因此你们离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归。但每个妇女要向她邻居的妇女,和寄居在她家中的妇女索取银器、金器和衣服,要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掠夺了。”(出3:21-22)
上帝所应许的后来果真实现。《出埃及记》12:35-36说:“以色列人照着摩西的话行了,他们向埃及人索取银器金器和衣服。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在埃及人眼前蒙恩,埃及人就给了他们所要求的。这样,他们就夺去了埃及人的财物。”
上帝激动(moves)人
埃及人所作的完全不合常理。他们甘心乐意,按着这群受欺凌的奴隶所求,将财物拱手相让。经文甚至说,以色列人最后“夺去了”埃及人的钱财。“夺去”通常包含借助强力抢夺或攫取的意思。可是,实际上埃及人是自己任由对方夺取。他们这样作,是因为上帝使他们的心眷顾以色列人。
上帝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看见经文所告诉我们的。显然,埃及人在这里的举动是自愿的,且完全出于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但是,他们这样行动,原因在于经文所说的“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上帝借着某种神秘方式感动他们的心,结果,他们顺着自己的自由意志,最终完全按着上帝的计划行事。上帝的主权介入埃及人的心——他们的渴求和意志中,使他们最终成就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心意。
我们都曾遭遇这样的处境,我们发现我们的未来似乎掌握在其他人手中。他们的决定和行为将决定我们能否得到好分数,是升职还是被辞退,事业是蒸蒸日上还是每况愈下。我不是说我们在这些处境中没有责任。但是,我们都知道,有时就算我们竭尽所能,结果如何还是需要仰赖某老师、老板或上级的态度。从人的角度看,我们的前途是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上。
对方的决定有时是积极而良善的;而有时却缺乏思考甚至邪恶至极。不论怎样,这些决定将影响我们,而且影响不小。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命运似乎掌握在他人之手,尤其当我们迫切需要某人的青睐或积极决定时,我们该如何回应?我们能否相信上帝能够,也必定在一个人心中动工,成就他对我们的计划?
或者,试想一个人意欲伤害我们,中伤我们的声誉或危机我们的事业:我们能否相信上帝将介入那个人的内心,使他无法成就他的阴谋?根据圣经,我们对以上两种处境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信靠上帝。他确实将以主权方式介入人们内心,使他们按着他对我们生命的计划作决定和行动。但是,上帝的介入方式并非强迫,这些人的决定和行动完全是出于自发和自由意志。
我知道,这样毫无顾忌地宣称上帝主权如何作用人心,可能使我卷入麻烦。很多人乐意承认上帝在自然和人以外的情景中掌权,例如,飞机的机械故障。毕竟,大自然没有独立的意志。上帝能按着他所喜悦的,借着他所设定的物理法则工作。但是,一提到上帝主权作用于人的决定和行动,我们就容易不确定。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对上帝主权的解释,将损害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沦为上帝舞台上的木偶。
长久以来,基督徒对这个话题争论不休。我无意妄想要在这里增加新解释或亮光。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个话题。由于他人对我们命运的致命影响太过常见,因此,我们不能在一本讨论信靠上帝的书中,省略这个话题。如果上帝主权不能影响人的决定和行动,而这些决定与行动将极大影响我们,那么对生命中一些大事,我们将难以信靠上帝。在这些时候,我们似乎只能自我防御。
因此,我们权且放下神学争论,一同来看看圣经。经文是否告诉我们可以信靠上帝?上帝确实能在人心中以主权方式介入,以致他们的决定和行为能成就上帝对我们的计划?上帝是否能使他人看好我们,又阻止一些人制定计划伤害我们?
或许,圣经中最能明确彰显上帝主权将影响人决定的经文在《箴言》21:1——“君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水沟的心,他可以随意转移”。Charles Bridges在解释箴言时说,“作者借着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比喻来教导这个普遍真理(上帝对人心拥有主权)——上帝超然的主权能影响最坚定之人的意志,也就是君王的意志。”
在现今时代,君主制大受限制,今天的国王或女王大体只是象征性角色,所以我们可能很难体悟Bridges在这里所说,君王的意志是万名中最坚定的。但是,在所罗门时代,君王完全掌权。当时并没有三权分立制度,也没有独立的立法机构制定他不喜欢的律法或最高法院限制他的自由。君王的话就等同律法。他对他所在疆域的权柄没有任何限制或条件。
但是,上帝却掌控君王的心。地上最大能者的倔强意志也在上帝轻易掌控中,就像农夫引导他沟渠中的水。因此,经文要表达的是,从最大到最小的意志,上帝都能掌控——既然他连君王的心都能掌控。所有人都必须在上帝主权影响下作决定。
我们可以从波斯王古列的故事中看到同样的论证。他发布命令,许可犹太人重回耶路撒冷建造圣殿。《以斯拉记》1:1说: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他借耶利米的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灵,使他通令全国,传达文告。
经文明确告诉我们,古列王发布文告,是因为上帝激动他的心。从人角度来看,上帝百姓的命运掌控在当时最强大的王手上。但实际上,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控在上帝手中,因为他拥有能力,以主权掌控这位王的心。
上帝透过先知以赛亚,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他在古列王心中所作的奇妙工作:因我的仆人雅各和我所拣选的以色列的缘故,我按着你的名呼召了你;你虽然不认识我,我却给你这个尊贵的名号。(以赛亚书45:4-5)
人们未必需要承认上帝的主权掌控,甚至承认上帝存在。在前述故事中,不论埃及人还是古列王都无意顺服上帝已经启示的真理。他们不过是按着自己的心愿行动,但他们的心却在上帝的引导中。
在古列王的故事中,我们还看见上帝在犹太人心中工作,引导他们回应王的公告。《以斯拉记》1:5说,“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和所有被上帝激动了心灵的人,都起来要上去,重建在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
古列王可以发布文告,但是,成就这件事,还需要犹太人的回应。必须有一些犹太人决定离开他们早已熟悉的舒适环境——此刻他们已经在巴比伦寄居70年,差不多两代人都在那里扎根。随后,他们要开始艰辛的旅途回到耶路撒冷,着手漫长而艰难的圣殿重建工作。上帝如何保证这一切能发生?他激动一些人的心。多年后,我们发现这些人欣喜快乐,因为上帝“使亚述王的心转向他们,坚固他们的手作以色列神殿的工作”(拉6:22)。这里的亚述王是指后来的大利乌王。因此,上帝激动了两位王的心,一位使工程开始,一位使工程持续,而他也激动一些犹太人回应这件事。上帝确实会激动人的心灵,完成他旨意。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见上帝在外邦官员心灵动工,这个例子出现在但以理的故事中。但以理决定不吃御用的食物玷污自己,因为这些食物属不洁净食物,它们先献给偶像,甚至当中可能还包括犹太人不能吃的肉类。于是,他请求太监长允许他不触碰这些食物。圣经随后告诉我们,“于是上帝使但以理在太监长面前得着恩惠和同情”(但1:9)。
但以理向太监长所提的是一个很难的请求——太监长的第一反应甚至是,他可能为此丢掉性命(见第10节)。但是,他却应允了但以理的请求。他应允是因为上帝首先激动他的心,使他喜欢但以理,同情他的处境。他许可是因为,他的心确实在上帝手中,上帝能按着自己意思随意引导他。
我们再引用最后一个圣经例子,这将足以表明上帝能以主权方式,同时激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心灵。保罗提到他的同工提多说,“感谢上帝,他把我对你们那有的热情,放在提多的心里。提多一方面接受了劝勉,但他自己更加热心,自愿到你们那里去”(林后8:16-17)。在保罗看来,提多对哥林多人的服侍来自上帝(是他将热情放在提多心里),也来自提多自己(他自愿热心前往哥林多)。提多出于自由意志行动,但同时他的行为也在上帝神秘的主权掌控中。
上帝约束(restrains)人
我们看见,上帝可以激动也会激动人的心,叫我们在他们眼中蒙恩,从而实现他自己的旨意。但是,对上帝在人心的主权,还有一个重要真理。如果必要,上帝也会阻止人作出伤害我们的决定和行动。亚伯拉罕的一个例子能显明这个真理。
由于担心丢掉性命,亚伯拉罕向人撒谎说,他妻子撒拉是他妹妹。结果,亚比米勒将撒拉娶为自己妻子。但上帝却阻止亚比米勒实施他的计划。他对亚比米勒说,“我也知道,你作这事是问心无愧的,所以我也阻止你,免得你的罪我。因此我不容许你接触她。”(创20:6)
上帝没有借着外在强力和万不得已的情景阻止他。他是借着亚比米勒的头脑阻止他。因为一些连亚比米勒自己也不清楚的原因,他娶撒拉后,一直没有亲近撒拉。上帝以他的主权,介入和保护了撒拉的清白——她即将成为亚伯拉罕应许之子的母亲。上帝当然可以借着一些情景介入,避免撒拉受辱,但是,他选择透过亚比米勒的头脑阻止这件事。他借着影响亚比米勒的意志,约束亚比米勒。
亚比米勒本人知道上帝在约束他吗?不知道,圣经只是告诉我们,他还没有亲近撒拉(见第4节)亚比米勒出于他的自由意志,没有亲近撒拉,但他的选择却在上帝主权掌控中。如果我们看见,这出事件的出现是因为亚伯拉罕的不信和罪,那就更奇妙了。上帝并非认同亚伯拉罕的罪,但他没有因为这件事,就不介入亚比米勒的头脑,阻止罪的严重后果。
另有一次,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与家人从示剑搬到伯特利。雅阁的两个儿子刚在示剑城犯下滔天罪行,按理说当地人将狠狠还击。但《创世记》35:5告诉我们,“他们出发了,上帝使周围的城市都非常惧怕,他们就不追赶雅各的儿子”。
惧怕或恐惧通常需要外在环境的诱导。在这里,城镇居民的惧怕似乎没有任何外在原因。与惧怕相反的回应反倒更符合当时情况。就在这节经文前面几节,雅各说,“我们人数不多,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攻击我,我和我的家就必灭绝了”(创34:30)迦南人没有理由不冲向雅各和他家人,为他儿子的暴行施行报复,除非上帝在此借着惧怕的情绪约束了他们。他们如此反应很难用常理解释。
让我们在回到前面所提及的《以斯拉记》,在这段对圣殿建造者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上帝约束人的另一个例子。大利乌王下令说,圣殿重建工作不仅不能停下,而且还可以从王库中支取钱财(见拉6:6-10)。从前质疑犹太人建殿的地方官员也必须支持他们。这些反对者完全可以在王的命令到达以前,先阻止犹太人建殿,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圣经说,“上帝的眼目看顾犹大人的长老,以致总督等人没有阻止他们建造;直到这事奏告大利乌王,得着有关这事的回谕为止”(拉5:5).
圣经中关于上帝约束人最有力的经文出现在《出埃及记》一段很不起眼的经文中。《出埃及记》34:23-24说:“你所有的男子,都要一年三次去见主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我要把列国从你面前赶出去,扩张你的境界;你一年三次上去面见耶和华你的上帝的时候,必没有人贪图你的地。”
上帝命令所有男子要一年三次,放下手上工作,来到他面前。若要完全体会这个命令,我们可以想象今天全国一年三次中止一切商业、教育活动,而且最要命的是,在此期间,一切部队人员都暂时休假,所有人组成一支庞大队伍去朝见上帝。我们很容易看见,一年三次,整个国家在敌人虎视眈眈中是何等脆弱和不堪一击。
可这是上帝对以色列的命令。还好,在命令的同时,上帝也应许没有人会在这脆弱时刻,觊觎他们的土地。其他国家不单不会攻击他们,而且连这样的渴望都没有。贪图——贪爱不属于自己之物的邪恶动机,是人内心最深层的一种恶。使徒保罗曾经是恪守上帝律法的法利赛人,在守律法方面他无可指摘(见腓3:6)。但是,最终他却在上帝“不可贪心”的命令下完全认输。他或许可以克制自己不偷盗,但他没能力单靠自己,遏制贪恋的冲动。
贪恋是如此难以摆脱的罪,但上帝在这里却说,没有任何国家会贪图以色列的地土,甚至在他们一年三次异常脆弱的时候也不会。上帝不仅遏制人们行动,甚至连深入他们五脏六腑的欲望也遏制了。人心没有任何一部分不在上帝神秘而确定的主权掌控中。
我已经应用多处圣经实例证明,上帝能激动人的心——或是感动他们完成他旨意,或是阻拦他们实施与他旨意相悖的行为。
圣经记载上帝激动埃及人为以色列人提供资金,又约束周遭国家侵犯以色列,是为了教导和勉励我们。这些故事是为让我们看见上帝对人掌握主权,同时鼓励我们,上帝将透过他的主权使我们得益处。
我们的回应
上帝能够也会激动人的心灵和思想,来完成他的旨意。对于这个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回应?
我们首先的回应应该是信靠。我们的事业与命运在上帝手中,而非掌控在老板、上级官员、教授、教练和其他人手上。虽然从人看来,我们的未来掌管在他们手中。若不是出于上帝的主权旨意,没有人能危害你的未来。不仅如此,上帝能够,也会使你在那些掌管你命运的人眼中蒙恩。你可以将未来交托上帝。
其次,我们应当在所有这些情形中,即在我们未来由其他人决定的情形中,借着祷告将目光转向上帝。正如Alexander Carson所说,“如果我们需要人的庇护,那么让我们先来祈求上帝吧。如果我们能够说服他,那么无论世间最有权能的,还是最邪恶的,都必须来俯就我们的意愿”。
以斯贴王后在没有奉传唤寻见亚哈随鲁王时(这样的行动通常可能使她丢失性命),恳请末底改召集所有犹太人禁食(可想而知当中也包括祷告),好使王不对她发怒。以斯贴没有想当然认为,她知道上帝的旨意。她明明白白地说,“我若是死,就死吧”(斯4:16)。但是,在这过程中,她一定知道上帝能掌控王的心。很显然,我们不能常常知道上帝将如何回应我们的祷告,他是否会激动另一个人的心灵。但是,只要知道我们的命运是掌控在他手上,而不是这些人手中,这对我们就足够了。
相信上帝对其他人拥有主权,也能防止我们在遭受不公或伤害时,内心怀怨。苦毒通常不是因为其他人的行动,而是这些行动带给我们的影响。例如,想象一下在你人生中发生这样一件事。
你刚刚被公司解聘,原因与你的工作表现毫无关系。你辛苦求职好几个月无果,最后你也成为失业大军中一员。你想到前老板无故辞退你的情景,内心充满怨恨和苦毒。
现在,假想在你遭辞退的当天,你遇到一个人。他正在寻求拥有你这样技能和经验的员工。他能够为你提供新工作,待遇比从前的翻番。只是,还有一个附加条件:你必须有过因不公而遭解聘的经历。你欢欢喜喜接受了新工作,在新岗位如鱼得水。你会感到丝毫的苦毒吗?不会的,你大概会这样想:“还好老琼斯把我解聘了。要是他没有,我怎么可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你发现了吗?使你心生怨恨的,不是你遭辞退这件事,而是这件事带给你的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上帝有时候会许可一些人苦待我们。有时,他甚至许可这些人因他们的行动,严重危机我们的事业和未来(从人的眼光看)。但是,上帝绝不会许可人行动,危及他对我们的旨计划。上帝看顾我们,我们是他的孩子,他喜悦我们(见番3:17)。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若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罗8:31)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这个根基性真理:任何与上帝对你旨意相悖的行动,上帝都不会许可它们出现。而上帝的旨意,永远是为使我们得益处。
那么,为何我们还是会经历没有得到人青睐的失望?为何在其他人的行动或决定伤害我们时,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感到苦毒或怨恨?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心愿破灭了,或者我们的自尊心受损吗?
我曾参加过一个讨论基督徒压力的研讨会。其中一位讲员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我们想减少生活的压力,我们必须学习单单跟随一个进程:上帝的进程。他指出我们往往活在两个进程中:我们的和上帝的。两者之间的张力带来压力。
我认为他所说单一的进程,很适合用在我们所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涉及其他人对我们人生大事的决定时,我们可以信靠上帝。上帝在人身上拥有主权。他能够激动他们的心灵,使他完成他的旨意。他也能够约束他们,不作任何与他旨意相悖的事。但是,上帝所保守和坚持的,是他的旨意,是他对我们人生的进程和计划。如果我们想信靠上帝,我们必须学习按着他的计划来生活。
几句提醒
在结束前有几点提醒,以免我们误用上帝在人身上的主权这个真理。
首先,我们绝不能用这个教义来遮盖自身错误。如果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提升,甚至丢掉工作或没有通过一项重要考试,你首先需要察验自己。你要看看原因是否出在自己身上。没错,上帝拯救亚伯拉罕和撒拉,使他们脱离亚伯拉罕愚昧谎言的后果。但是,他并没有义务这么做。上帝没有应许在其他人心灵动工,只是为弥补你的过失。
其次,我们不应当因为这个教义,对他人可能影响我们的行动无动于衷。我们应当在上帝的旨意范围内,竭尽一切所能自我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处境。我说的是在上帝的旨意范围内。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为上帝国度的原因,我们不应当这么做。但是,只单看上帝主权这个真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行动。
第三,我们绝不能利用这个教义,遮掩我们伤害他人的罪行或决定。我们绝不可以说,“好吧,我犯了错误,但这没关系,因为上帝掌管主权。”上帝的确在对方身上掌管主权,他也可能许可通过我们的罪行,来完成他的旨意。但是,我们仍要为我们伤害别人的行为和罪行,向上帝交账。
有一节经文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看待上帝的主权。这节经文在《申命记》29:29:“奥秘的事,是属于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的,只有显露的事,是永远属于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我们不知道上帝的主权旨意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他将如何在另一人的心中动工。他将使他们重看我们,还是轻看我们。这属于“奥秘的事”,并没有启示给我们。但我们确实知道,他将完成他的旨意,这旨意最终是为了我们的益处。
因此,我们的义务就是顺服“显露的事”。换言之,我们要顺服上帝在圣经中对我们生活各方面已经显明的旨意。圣经教导我们要谨慎、善良、承担责任,尽我们所能完成工作与学业。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尽了努力,但是某位上级或老师还是对我们有意见。那么,我们必须相信上帝,相信这段不愉快的关系最终将使我们得益处。有时,上帝可能改变对方对我们的态度。有时,他也可能使关系恶化。不论怎样,这个人的心是在上帝手中。他将根据他的主权旨意,引导人心,这旨意是为了他的荣耀和我们的益处。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