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篇:我们能给上帝什么?
问题:
派博牧师,您提及“上帝呼召我们来服事他,意味着他要呼召我们来成就他的旨意,而不是要满足他的需要”。
是的,这真的相当关键。他是在使用我们,而我们作为被使用的器皿,并不能满足上帝的任何需要。若果真如此,就产生了一个难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圣经中那些提及我们要奉献给上帝的经文呢?
这正是听众Jeff对主日崇拜的困扰。他写道:
“敬爱的派博牧师,感谢您的问答栏目。您教导我们,我们参与主日的集体崇拜,应抱着饥渴领受的心,而不是要献给上帝什么,仿佛他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这是《使徒行传》17:25的意思。可是,还有许多关于集体崇拜的经文,却明显使用了‘给予’或‘献上’这样的字眼。比如说,‘我们要借着耶稣,常常把颂赞的祭品献给上帝,这就是承认他的名的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或者,‘要带着礼物进入他的院子’(诗96:8)。又或者,‘应当充满感恩进入他的殿门,满口赞美进入他的院子’(诗100:4)。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两种看起来似乎冲突的集体崇拜状态?我们能献给上帝什么呢?”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没错,我的确说过,如果牧师斥责会众参与崇拜是为了领受,而不是要奉献,这是很大的错误。这样理解当真错了。牧师不应当这么做。如果我听见一个牧师说,“如果你们这些人来教会,只是要侍奉上帝,而不是要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我们的崇拜聚集就真的有意义了”,我认为这是很严重的错误。不过,如今我不大能听见这样的言论了,这让我很欣慰。
但这样的斥责倒也有几分道理。因为信徒来崇拜,可能是为了错误的原因。他们来聚会,可能只是为了让人看见他们的新装扮——记得在我小时候的教会,复活节崇拜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他们也可能是为了在共同体中,因常常在教会聚会的身份而显得更有道德。他们来聚会,也可能只是为了见见老朋友。或者,他们聚会是为了让孩子接受一些道德教育。还有,他们可能是为了借着聚会改善夫妻关系。而牧师知道,信徒不应该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聚会,他们知道这是不健康的。“我的会众来聚会,尽是为了错误的缘由。”
但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牧师认为病根在于会众只是想获得,却不乐于奉献,这就下错了判断。
渴求上帝
渴望在敬拜中有所得着不是病。我说过,敬拜的核心——不只是外在的敬拜行为,也包括内心的敬拜实质——是要以上帝在耶稣里的一切为满足。
因此,如果我的判断没错,那么人们来崇拜,应该是要在上帝里,叫他们饥渴的心得满足。也是要叫他们更清楚地看见上帝,更甜蜜地品尝到上帝的滋味,因上帝的作为惊异,因感受上帝的崇高而赞叹,因他无限的恩典而内心油然生出盼望、感恩与信心。
所有这些都是在领受,而不是在奉献。而正确的领受姿态是,我们感觉到内心的饥渴、需要与绝望,同时渴求,也祷告得着更多上帝、更多基督、更多恩典和更多能力。这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领受的意思。
而我要说的是,我们若能在崇拜时,看见自身的缺乏,充满期待并转向上帝,那么得着荣耀的,将是上帝,而不是我们。这是敬拜的核心。而崇拜以及讲道的目标,应当是要在人们心中唤醒这样一种对上帝的饥渴,也满足人们渴望从上帝领受的心愿。
崇拜中的奉献
但Jeff想问,我这样理解崇拜,是否与经文中所说的崇拜当中的奉献有冲突。这是很好的问题。我当然不希望与圣经冲突。我热爱圣经。我相信圣经。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从圣经里读出来的。
如果我们读英文圣经,我们大概会看到类似这些写有“给”字的经文。
·把荣耀归给耶和华(书7:19)
·我们称谢你(诗75:1)
·要称颂耶和华(诗103:1)
·把荣耀归给上帝(罗4:20)
·要承认能力是从上帝而来的(诗68:34)
·把颂赞的祭品献给上帝(来13:15)
我知道这些有关“给予”的经文都在圣经里。我很爱读这些经文。我也决心要顺服这些经文的教导。但我以为,这些经文与我刚才所说的并不冲突。也就是,崇拜的核心是要以上帝所有的为满足。我们应抱着饥渴慕义、能更多得着上帝的心态来崇拜。
下面是我的五个原因。
1. “归给”上帝这样的用词,在原文的希伯来圣经中,出现的次数少之又少。
我这是概括的说法,而不是很精准地描述“给予”这个词在崇拜中是如何使用的。如果你们仔细看“给”这个词,在100处希伯来文中最常见的“给”字(nathan)中,大概有95处出现在《诗篇》中。当中只有3处指的是,献给上帝。在这3处“献给”中,又有2处,用的都是否定语气:
·“他们没有一个能……把他的赎价交给上帝”(诗49:7)。
·“你不喜爱祭物;我就是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诗51:16)。
至于惟一使用肯定语气的经文,是“你们要承认能力是从上帝而来的,他的威荣在以色列之上”(诗68:34)。除此以外,其他出现“奉献”或“给予”字眼的英文圣经经文,比如,我们应该把颂赞或感恩献给上帝,在希伯来文中几乎都没有对应的“给”字。在原文中,只有简单的“称谢”或“感恩”。所以,一方面来说,是我们在翻译圣经时,加入了类似“奉献”这样的字,结果造成理解上的艰难。
但这并不表明我们不该使用“奉献给上帝”这样的表达。我没有这样绝对的意思。但我们应当谨慎。或许诗篇作者不愿意把上帝描绘为崇拜中的领受者,他主要的角色是施恩与给予,因为得着荣耀的是施恩的一方。这是第一点。
2. 我们只是承认上帝的能力,而不能为他加添什么
《诗篇》68:34说,“你们要承认能力是从上帝而来的”,或者说,“要将能力归给上帝”。这个意思是准确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说,把荣耀归给上帝——或者给上帝尊崇、能力、智慧与权能——我们指的是:我们承认这些东西属乎上帝,而不是要为上帝加添些什么。简单而言,这些是我们从上帝领受的恩典。出于回应,我们向上帝发出颂赞和呼求,这就是“把荣耀归给上帝”。
3. 乐于奉献本身也是恩典
圣经教导我们,我们奉献给上帝的一切——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财富、赞美和感恩——本来就是上帝的。是上帝亲自赐给我们乐意的心与能力,把本属乎他的东西,奉献给他。
在《历代志上》29:14中,大卫看见以色列民如此慷慨乐捐,就说,“我算什么?我的人民又算什么?竟有力量这样乐意奉献?”
记得我以前牧会时,为鼓励大家能以正确的方式奉献,我总是一遍遍提及这段经文。这段经文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乐意奉献是恩典。“因为万物都是从你而来,我们只是把从你手里得来的,奉献给你。”这表明,所奉献的物以及奉献行为本身,都是我们从上帝白白得来的恩典。
4. 我们永远都是领受的一方
保罗在《罗马书》11:35中说,“谁先给了他,以致他要偿还呢?”答案显然是,没有任何人是这样。随后,保罗告诉了我们原因:“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6)。换言之,圣经教导我们,别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能给上帝什么礼物。我们永远都是受惠的一方,甚至在我们奉献的时候也一样。这应该是让我们感到喜乐的一件事。
5. 到最后,奉献还是在领受恩典
路易斯告诉我们,为何我们在崇拜中的奉献,其实最后也是领受。我们把赞美奉献给上帝,其实是要在上帝里得到真正的喜乐。下面是他很有名的一段话。我多次引用过这段话。这段内容是我的大爱。路易斯说,
“诗篇作者强调人人要颂赞上帝,他们所作的,无非是所有人在提及他们喜爱的事时,所惯常的态度。相较而言,对颂赞上帝这件事,我觉得最大的艰难在于,那世间至宝贵的对象,该如何叫我们停止依恋其他那些我们所看重的事。对这些事,我们根本无法停止爱慕。在我看来,我们总是乐于对喜爱的事物赞不绝口,因为赞美不仅表达出我们内心的喜爱,也使这喜爱得以升华和完满。”(《诗篇默想》,英文版第110-111页)
关键在这里。还是路易斯的话。赞美让喜乐“得以完全,在热恋中的人,彼此赞美,不是出于恭维。因为除非畅快地表达出来,不然喜乐就难以完全”(同上,第111页)。
所以,最后我又回到了起初所说的。是的,我们来崇拜是要把赞美奉献给上帝。但这赞美的核心,是我们在崇拜中以上帝本身为满足。这内在的满足将化为外在行动,从而使我们的喜乐——在上帝里的喜乐——得以完全,这一切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
来源: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的约翰·派博牧师问答栏目,由陈晨姐妹翻译。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