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如何通过写作,牧养自己的灵魂?
2013年,我开始给教会写证道摘要。一般情况下,我们牧师的讲道稿在6000字上下,我的任务是将其浓缩成2000字左右。这份证道摘要会放在我们教会的周报上,供弟兄姊妹聚会之前,复习和记忆上主日的讲道内容。
这份服侍带给我巨大的帮助——促使我在主日结束后,在家里还不断听牧师的主日证道录音,并且反复研读牧师的讲道稿。那段时间,我基本上都能完整复述牧师每个主日的讲道内容。
这是服侍的益处,也是写作的益处。写作,特别是关于主日讲道,经文默想,属灵书籍的写作,是牧养我们自己灵魂的一种方式。它让我们对神的话语有更深的领悟和记忆。
正如烧菜需要学,写作也需要学。虽然没经过学习,你也可以把菜烧熟,但估计不会有人愿意吃你烧的菜,甚至你自己也可能不愿意吃。
写作也是如此,虽然没经过学习,你也可以写出很多文章,但估计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读你的作品,甚至你自己也可能不太愿意读。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写作的原因。
如果你希望通过写作牧养自己的灵魂,却觉得难以为继;如果你希望通过写作加深对神话语的领悟和记忆,却不知从何开始;如果你希望借着文字坚固、安慰,甚至牧养你身边的弟兄姊妹,却无从下手,那么,小编特别推荐你阅读莫非老师的《在永世里抛掷一个身影》。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练习写作,莫非老师在本书中提出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阅读先于写作。
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那么阅读就是输入。没有输入,我们很难有持续稳定的输出。
司布真享有“讲道王子”的美誉。他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没有大学毕业,也没有进过神学院。但是,他的讲道复兴了那个时代的基督徒,他的讲章也依然在坚固和安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为什么?除祷告以外,主要原因是司布真勤于阅读。他的个人图书馆里收藏了12000本书。他通常每周阅读6本书,而且能记住书中的主要内容及出处。
举例来说,在《只有忘记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这篇文章中,我引用了两本书的内容,分别是钟马田牧师的《新约福音讲章》和凯勒牧师《诸神的面具》;
在《上帝对你有一个超乎想象的计划》这篇文章中,我也引用了两本书的内容,分别是弗朗西斯·陈牧师的《狂热的爱》和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
没有相应的阅读输入,其实很难有对应的作品输出。基本上,好的文章,都建立在大量有效的阅读上。
因此,莫非在书里提醒我们:“身为作者,写作的开始就是好好阅读。”
如果你现在要开始练习写作,那么就给自己定一个阅读计划吧。不妨就从莫非老师的这本《在永世里抛掷一个身影》开始。
第二,工人先于工作。
我们的写作质量,通常和我们的属灵生命成正比。没有成熟的属灵生命,我们的写作很容易成为别人的绊脚石,而不能引人到基督那里。
年轻时,我非常喜欢批判别人。我喜欢批判温州教会在圣诞节大摆宴席,将信徒的焦点从耶稣诱导到娱乐节目上。我也引用加尔文《基督教要义》里的相关章节批判教会这样花钱不合乎圣经。我喜欢批判自己教会里没有教导“一对一门训”和“家庭敬拜”。
后来,我越来越发现:我那样写作,只能让人看到教会的败坏,教会的不足,进而产生灰心和失望。我那样写作,并不能帮助他们看到耶稣对教会的爱,也不能鼓励他们爱神的教会。
换言之,我的写作,让他们对教会灰心,而不是产生信心;我的写作,让他们远离教会,而不是更好地委身教会。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我这个工人的属灵生命太幼稚。
因此,莫非特别提醒我们,凡从事写作的人,都要特别注意:工人必先于工作,作者必先于作品。
写作的规律,和牧养的规律一样,都是生命影响生命。每一段文字,与其说是透露出我们的知识,不如说是透露出我们的生命。
正如莫非所说:“在神里,写作的笔利与不利,出手或不出手,常常不在我们的文笔状况,而在我们的属灵光景。下笔要从膝盖开始……从自我反省、灵里照见,然后聆听神的话语,再下笔,才能让神因我们的笔得荣耀。否则,任何发表或得奖,只不过是荣耀自我。”
第三,殷勤胜于恩赐。
在《建造主的家》中,沈正牧师说:“我觉得有恩赐的人、聪明的人、有才干的人、反应灵敏的人,其实有不够认真和不够专一的危险。这样的人反应快,做事也快,表达意见也快,但很可能会有考虑不周之处,容易有表面的成就,却缺乏深度和远见。”
成都WY牧师也曾在他的牧函里说:“如果教会的卫生间,比会友们家里的卫生间更臭;教会的储物柜比会友们家里的储物柜更乱;教会的天花板比会友们家里的天花板更脏;那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恩赐,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殷勤。如果在教会迟到比在公司更容易,在教会完成一项事工比在机构更难,那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恩赐,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殷勤。”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大量地有效阅读,也需要大量地有效写作。就像这篇文章,我是差不多读了三遍《在永世抛掷一个身影》后才动笔的。
有时候,坚持写,殷勤地写,比你写得好不好更重要。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写得很烂,常感到灰心和沮丧,于是就放弃练习写作。放弃的那部分时间,写作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变差很多。
因此,莫非提醒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总是要写。”她说她奉献至今,从未为写作而熬夜、闭关或断炊过,因为她认识到写作必须是一种生活方式,才能走得长。大起大落式的创作,很容易就无以为继了。
第四,为神胜于为己。
耶稣在马太福音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39)
换言之,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任何其他事情,我们都有一个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神的爱和对人的爱。我们写作,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荣耀,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赞赏;我们写作,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加爱神和更加爱人。
莫非在书里说,我们每个人的属灵生命走到某一个阶段,都要从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到以“他的事”为中心,这是一种成长与成熟的表现。
换言之,人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人必须离开自己的故事,进入神的故事和他人的故事。只有不断去认识神,也不断去认识人,我们才可能写出荣神益人的作品。
-1-300x300-1.jpg)

留言
王广阳 / 2021-07-12 11:48:10
匿名 / 2021-07-17 18:11:49
匿名 / 2022-11-10 19:30:50
非常感谢分享,深深触动了我
匿名 / 2022-11-27 09:08:23
很感恩能认识林健弟兄,感谢上帝让弟兄成为我们更深认识您,与您亲近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