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天:为什么你活不出恩典?(路18章)
新约总共260章,每章一篇默想,总共260篇,本文为第62篇,点击此行链接即可查看往期默想。
阅读经文:路加福音第18章。
背诵经文:“众人看见这事,也赞美神。”(路18:43)
正文:
杨腓力,美国当代著名基督教作家,《今日基督教》主编。他在国内出版了不少书,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灵魂幸存者》、《无语问上帝》、《有话问苍天》、《神的形象》、《耶稣真貌》、《恩典多奇异》等等。
在《恩典多奇异》这本书里,杨腓力列举了现今基督教许多“无恩”的表现。其中,他讲到这样一则故事:
曾经,有位穷困潦倒的妓女去杨腓力的朋友那里寻求帮助。最后,那位朋友问这妓女:“你有没有想过到教会求助?”
你猜猜看,这位妓女最后怎么回答?她说:“我怎么会去那儿?我已经觉得自己很烂,教会的人只会让我觉得更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教会中,你越软弱,你越失败,你越糟糕,你越得不到接纳,你越得不到安慰。当你陷入试探,你旁边的人不是拉你一把,把你从试探中拉出来。相反,他们喜欢责备你,如何犯罪得罪了神,然后扬长而去。
久而久之,你越是软弱,越是觉得自己糟糕,你越不想去教会。为什么失败的人,受伤的人,无助的人,不能够在教会得着恩典,反而常常被伤得更深,变得更加无助?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恩典,我们也活不出这样的恩典。
在《路加福音》第18章,我们看到一群软弱的人,无助的人,需要医治的人。他们急切地需要神的恩典,可是,临到他们身上的,首先不是恩典,而是无情的责备。在《路加福音》第18章,路加记载了两次门徒对无助之人的责备。
第一次在15节。有人想要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他希望耶稣可以摸他们,给他们祝福。可是,门徒怎么做呢?路加告诉我们:路加说:“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路18:15)
第二次在39节。有个瞎子大声喊叫,求耶稣拯救他。瞎子没办法靠近耶稣,也没办法去摸耶稣,他只能大声喊叫。可是,门徒听见这声音,不仅没有怜悯,反而责备他。路加说:“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不许他作声。”(路18:39)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是这位大声呼叫的瞎子,你渴望到教堂寻求帮助。但是,教堂的守门人却嫌弃你,责备你衣衫不整,口齿不清,走路歪来扭去,你会怎么想?你会想:“我这辈子再也不去教会了。”为什么?因为你在那里经历到的,不是恩典,而是无恩的冷漠和责备。
这不是说我们不要责备人,我们不能责备人。我们需要学习在爱中责备犯罪的人,但是,不可缺少的是,我们也要学习怎样在爱中接纳人,劝勉人,扶持人,安慰人。
曾经,有位乞丐去大连的某个教堂。大家知道,乞丐嘛,身上总会有点臭味,衣服也不可能穿得那么干净。他觉得信主的人应该很有爱心,他也被教堂的歌声吸引,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堂。
他刚坐下,负责接待的一位姐妹就跑过来,坐在他身边。这位姐妹拿出赞美诗,放在这位乞丐面前,对这位乞丐说:“你唱啊,你干嘛不唱?”这位乞丐无助地看了看他,因为他根本不会唱嘛。
紧接着,这位接待的姐妹继续对这位乞丐说:“如果你不唱的话,你就不能坐在这里哦,因为这里是敬拜神的地方。”结果,这位乞丐就这么被赶出教会大门。
我们不要轻易地批判这位接待的姐妹。你想想看,就在主日聚会的早上,有位臭烘烘的乞丐走进教堂,坐在你身边,你会怎么想他?你又会怎么对待他?你会认为他是急需你施予恩典的人吗?还是会认为他是干扰你,或者干扰其他人敬拜神的障碍?
我的意思是,现在教会已经可怜到一个地步,都没办法接纳那些很脏的人,很丑陋的人,很失败的人,很受伤的人。杨腓力在《恩典多奇异》中如此总结现今的大部分教会,他说:“病人真正寻求的是恩典。然而在一些教会,他们遭遇的却是羞耻、惩罚的威吓,以及审判的感受。简言之,他们在教会寻找恩典,找到的却是无恩。”
你知道,当门徒责备瞎子巴底买时,他们是义正严词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保护耶稣,让他避免被干扰。他们在排斥和拒绝这个大声呼叫的瞎子,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在服侍神!门徒现在的做法,就跟当初法利赛人拉出那个妓女,扬言要用石头打死她一样。
对于罪人,对于病人,对于软弱的婴孩,他们都没有恩典,也没有怜悯。甚至,他们认为,他们这种没有恩典,没有怜悯的行为是在服侍神。难怪,教会里有越来越多像大儿子的人,却再也找不到像小儿子那样的人。正如凯勒牧师在《一掷千金的上帝》里说:“如果我们的教会不能吸引‘小儿子’类型的人群,就表示我们的教会一定是超乎我们想象地挤满了‘大儿子’类型的人群。”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想想看,如果你们教会有个小儿子,他希望他的父亲早点死,他拿走了家里500万的现金,在外面赌博、酗酒、找女人。然后,他耗尽了一切,拖着受伤的、疲惫的身体回家。你想想看,你会怎么对待他?你们教会会怎么对待他?
我想,越是正统的教会,越是会要求这样的小儿子表现出足够的认罪,然后再接纳。而大部分教会,则会在这个小儿子身后指指点点,说他如何得罪了神,现在是罪有应得。如果你刚好是小儿子的哥哥,你大概也会火冒三丈,因为他回来,意味着他可能还会分走一部分你那一半的遗产。
可是,小儿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他没有质问小儿子狼心狗肺,他没有要求小儿子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悔改才接纳。相反,路加告诉我们:“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
在当时,作为一家之主,“跑”是一件很失礼、很不庄重的事情。这种失礼,就跟牧师在讲台上边讲道边抠鼻屎差不多。可是,父亲才不管这些,看到小儿子回来,他高兴坏了,他全然不顾这一切,他“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
在《路加福音》18章,耶稣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稣有自己明确的计划,可是,他愿意为需要的人停下脚步。他随时随地都准备好,要向遇见的人施予恩典。
面对门徒对小孩的责备,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路18:16)
面对门徒对瞎子巴底买的责备,耶稣就站住,吩咐门徒把他带过来,并对他说:“你要我为你作什么?”(路18:41)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在教会受到伤害,如果你渴望恩典,遇见的尽是无情的责备,或是有意无意的拒绝,请你不要灰心。如果你再也不想去教会了,你要看见,耶稣愿意为你停下他的脚步,耶稣愿意你到他那里去,并且,耶稣也乐意问你“你要我为你作什么?”(路18:41)最重要的是,你要看见,耶稣是如此爱你,他愿意为了你,代替你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被屈辱地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福音书中,我们不断看到耶稣是如此乐意施予恩典的神。在耶稣的恩典比喻里,我们看见一位主动走向我们的神:思爱成疾的父亲,跑向前与浪子相会;家主取消了仆人无能偿付的大笔借款;雇主给作了一个小时的工人,与作了十一个小时的工人一样的工资;请客的人到大街小巷找那些不配的人来参加筵席。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在生活中,活出的常常是像耶稣这样的恩典,还是像门徒这样的责备?如果你遇见一个有罪的妓女,一个至少有过五个丈夫的撒玛利亚妇人,一个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税吏,一个放纵声色、纸醉金迷的浪子、一个臭烘烘、衣衫不整的乞丐、一个大声呼叫,叫到令人烦的瞎子,你会怎么对待他们?你会像耶稣那样动了慈心,怜悯他们,向他们施予恩典吗?还是会远远避开,甚至大声责备?
求主赦免我们,因为我们活不出这样的恩典。我们不仅活不出这样的恩典,还常常活出恩典的反面:责备!为什么我们活不出这样的恩典?答案是我们还不够认识耶稣,还不够经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对我们的恩典。
我们只有被神的恩典充满、浇灌,这样的恩典才能从我们身上满溢出去,流到我们的邻舍、我们的弟兄姐妹。问题是,我常常经历这样的恩典吗?我常常活出这样的恩典吗?
求主怜悯我们,使我们更深地经历主耶稣那奇异的恩典;求主激励我们,使我们在他的恩典海洋中,被充满,被浇灌,以至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恩典的气息,使所遇见的人可以看见我们这位充满奇异恩典的神。
在《路加福音》第18章的结尾,路加说:“瞎子立刻看见了,就跟随耶稣,一路归荣耀与神。众人看见这事,也赞美神。”(路18:43)求主在他的教会继续施行奇异的恩典,让我们可以荣耀神,赞美神。
长按下方二维码
赞赏支持林健弟兄
-1-300x300-1.jpg)

留言
匿名 / 2022-12-08 11:35:54
謝林健牧師講到了目前基督徒和教會的冷漠,這正是阻撓福音廣傳的攔阻,且傷害了許多尋找幫助和安慰的人進入教會。
匿名 / 2023-04-18 12:13:04
感觉自己也是带着偏见
不想让之前伤害过我的姊妹,
来到新的教会,怕她使人绊倒。
还是要交托给神 让神来引领她
匿名 / 2023-04-19 03:38:06
求主怜悯我们,使我们更深地经历主耶稣那奇异的恩典;求主激励我们,使我们在他的恩典海洋中,被充满,被浇灌,以至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恩典的气息,使所遇见的人可以看见我们这位充满奇异恩典的神。-阿們!
匿名 / 2023-10-03 17:00:28
教会需要爱,是肯定的。但也不能一味的偏向一个极端,浪子回头的故事,基础是建立在这个浪子是个回头的浪子基础上,认罪悔改是不能少的。不能一味的讲爱,而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不然会变成毫无原则的溺爱。神的真理是合乎中道的,神是慈爱怜悯的,但同时也是圣洁公义的。我同意作者说的,没错!教会需要更多有爱心的接纳,但不能没有认罪悔改,耶稣虽然最终没定那行淫妇人的罪,但最后和她说的一句话已经体现出神的圣洁。爱人首先要透过神的爱才能真正的爱人,命令总归是爱,有时候责备未尝不是一种爱,大卫说: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篇23∶4)。(箴二十七5-6)“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有时妇人之仁,未必是真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