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篇:孤身一人在大教会(派博)
经文:“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
证道:
我深信,在上帝呼召了我们这些牧师后,他的手正在伯利恒作一些美事。容我简单聊一聊,我觉得主正在作什么以及他的目的是什么。大约14个月以前,伯利恒教会邀请我成为这里的牧师,教会期待我主要投入话语服事以及借着祷告,照看我们整体的事工。在前几个月,我们一同祷告,商议寻求助理牧师的事。我们在思考,这位助理牧师的主要职责与重心应该在哪方面。最终,我们认为,这位弟兄应当同时兼具向外拓展的能力,以及向内抚育羊群的恩赐。后者主要是借着在会众中建立互助团体来完成。我们意识到,教会内部丰富的小组生活与持续和喜乐的向外拓展是息息相关的。
去年二月份,Glenn Ogren蒙召承担了这些事工。此外,教会也决心要寻找最好的属灵领袖来带领年轻人,为此,Tom Steller,Cory Dahl以及Gregg Heinsch蒙召参与我们的大学、高中与初中年龄段的青少年事工。而除了年轻人,在另一头,我们还有许多年迈的长辈无法出席我们的聚会。教会因此又邀请了Daivd Carlson负责联络这些长辈。最后,就在这个月,Bruce Leafblad成为我们音乐敬拜的领袖。
所有这些都显明,我们还只是处于教会事工的婴儿期阶段。在这里,寻求尊崇上帝和改变生命的事工,有许多美好的可能。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可能是,在我们庞大的会众群体中,建立许多小规模的关怀小组。
为这件事,我和Glenn祷告了好几个月。我们渴求知道,如何在伯利恒这样庞大的身体中,建立培育信心的细胞小组与关系。我会在今天信息的末尾,提及一些实际的建议。但今天早上,我的主要任务是告诉大家,我们这么作的圣经依据。换言之,我们为何认为,在诸位当中,所有人都应当参与到某种小规模的属灵群体中。我们呼吁大家都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small togetherness)。我们也非常渴望诸位看见,这是上帝的呼召,而不仅仅是从人而来的呼吁。因此,我想与大家分享几段信息。我认为,几百年来,正是这些上帝的话语,促使基督徒一次又一次在大聚集以外,也寻求三三两两的聚集。
众圣徒的建造
首先,我想看的经文是《以弗所书》4章11节和12节。这段经文是教会事工的大宪章,是上帝永活圣殿的蓝图。这段经文向我们描述了基督的身体该如何工作,以便实现上帝命定的计划。在前面的第8节中,保罗说,基督升天后,把许多赏赐给了人。而11节告诉我们,这些赏赐指的是人,并且上帝赐下这些恩赐是有目的的。“他所赐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传福音的,也有作牧养和教导的,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
我想我们多数人都很清楚地晓得,基督徒事工的来源与目标。来源自然是基督,他为教会赐下各样属灵恩赐以及有恩赐的人。而目标是要在知识、信心与爱心上建立基督的身体。但我们不太清楚的是,在这当中,从源头走向目标,上帝所命定的充满活力与动态的过程是怎样的。上帝赐下属灵领袖,他们的角色是要装备圣徒承担圣工。而借着众圣徒的工作,身体就建立起来了。上帝要建立充满大能信心与爱心的子民,不是要牧师或教师单打独斗,承担所有的责任。牧师或教师的任务,是装备圣徒承担圣工。而所谓“圣徒”,说的并不是基督徒当中的某一类优秀人物。圣徒说的就是你们,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就是你们这些借着在基督里的信心,分别出来,归给上帝的人。在信心与爱心上建造基督的身体,是平信徒工作的结果,而非牧者的事工——这才是上帝工作的方式。
因此,我们就难免产生了一个疑惑。即,我们当下的聚集是否足以能够促成你们彼此之间的服事,这种服事恰是新约当中所描绘的。我们的回答恐怕是一个大大的“不够”!现在,在伯利恒,我们的聚集大概主要是四种:首先是主日早上的崇拜聚会,这是聚焦上帝的严肃聚集;第二是周日晚上,这个聚会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正式,我们彼此唱诵、学习和互相交流主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第三是成人主日学,目的是为传授圣经知识;最后是周三晚上的祷告会。当然了,在这些聚会中,你们都可以彼此服事,承担圣工。但我们非常坚信一件事,那就是,新约呼吁在圣徒众中有一种彼此的事工,是无法借助这些大型聚会完成的。因此,我们想呼吁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我们相信,惟有在这样更小群的聚会中,你们这些圣徒,才能够真正自由地开展主的圣工。
天天彼此劝勉
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一些经文。几百年来,这些经文带领许多信徒得出同样的结论。众圣徒的事工,真的必须要求我们建立更小型的互助团体吗?这些难道不只是那些超级属灵的人才需要背负的工作吗?请大家一同来跟我看《希伯来书》3:12-14。根据这段经文,《希伯来书》的读者必定晓得,如果信徒不再彼此劝勉将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
弟兄们,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中间存着邪恶、不信的心,以致离弃了永活的上帝;趁着还有叫作“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受了罪恶的诱惑,心里就刚硬了。如果我们把起初的信念坚持到底,就是有分于基督的人了。
在教会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我们当中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人受了罪的引诱而受骗,渐渐对属灵的事刚硬,离弃了永活的上帝。当然了,我相信永恒的坚忍。也就是说,我相信,所有从上帝而生、得着上帝圣灵更新的人,最终必定得救。但根据第14节,我也相信,惟有那些把起初的信念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最终得救。换言之,如果你想要得救,那你就必须把信心坚持到最后。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两件事。首先,如果有人离弃基督,那他必定不是真从上帝而生的儿女(约壹2:19)。第二,如果一个人真是从上帝而生,那他就不会离弃基督,而必定成功打那美好的信心之仗,直到最后一刻。
对于圣经中这些警告或劝勉,一个人是否以为这些话是多此一举,这能帮助你们判断他们对永恒稳妥的认识到底是来自圣经,还是他们的个人臆想。假若他心里说,“我是不可能跌倒的;所以,你们根本无需警告我有离弃的危险,或是劝勉我要坚持到最后”,那你就晓得,他这种想法不是从圣经来的。相反,如果他说,“我深信主必定不断保守我,但我知道自己的心很容易受罪引诱,所以,除非我能不断听从弟兄姐妹的警告和劝勉,否则我必定很难持守信心到底”,那你就知道,他的这些想法是从圣经而来。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比上帝更聪明。他的方式,上帝他自己的保守方式,是借着我们规律地彼此劝勉,在劝勉中远离罪恶并信靠基督来实现的。
这个真理将极大地影响我如何讲道。但请大家留意了,经文说的不是,“牧师们,你们要小心……趁着还有‘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不是的。经文说的是,“弟兄们,你们要小心……趁着还有‘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基督为教会赐下牧师,牧师要装备圣徒承担圣工,而你们,你们这些圣徒,要彼此服事。换言之,你们要天天互相劝勉,从而成为上帝的器皿,保守彼此的信心。永恒的稳妥是一个群体工程。是你们,是你们这群人,肩负着保守你们弟兄姐妹信心的光荣使命。
怎样才能在伯利恒的圣徒当中看见这样的圣工呢?我们认为,假如没有许多小规模的互助团体,我们教会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圣工。我们所需要的一针见血的劝勉、鼓励与警告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没有人会如此劝告,也没有人能听见这些合宜的劝告。而单单从讲台上听见这些劝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听见一些认识我们,也了解我们特定需要的内圈人的声音,因为他们的劝勉更为亲密,也更能化解我们当下特定的信心危机。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周在教会看见一些人几个小时而已,你不可能真正认识你的弟兄姐妹。所以,我们以为,在我们当中努力寻求这种三三两两的聚集,是相当关键的。惟有如此,圣徒自由地承担圣工才是有可能的。
彼此担当重担
圣徒之间承担圣工,目标不只是为劝勉和保守我们的信心,也是为激发爱心和勉励行善。在《希伯来书》10:24,25中,作者告诉我们:
我们又应该彼此关心,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我们不可放弃聚会,好像有些人的习惯一样;却要互相劝勉。你们既然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应该这样了。
请留意了,这里经文同样说的不是,“我们不可放弃聚会,却要叫牧师劝勉你们,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不是的,经文说的乃是:“我们又应该彼此关心……互相劝勉”。我们求问说,怎样的聚会能鼓励伯利恒教会的圣徒这样承担圣工呢?结果,一次次我们都得出同样的结论——要建立许多小型的互助团体。在历史上,我们一次次看见,上帝激励他的百姓作出一些伟大的爱心与使命行动,往往是借着一小群人聚在一起祷告,在上帝面前倾心吐意,结果得到服事的异象带领。若不是一小群心里火热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脑力激荡,我们教会从何而来新的宣教使命和慈善行动呢?
不仅爱心的异象得益于这样的团契,就连化异象为行动的能力也来自于此。爱心与善行要坚持到底,并不容易。一路上,有多少灰心需要去除。就像《传道书》4:9-10所说,“二人胜过一人,因为他们一起的劳碌有美好的酬报。如果一个跌倒,另一个可以把他的同伴扶起来。但一人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把他扶起来,他就悲惨了”。基督徒的生活应该因为喜乐地相信上帝的应许,而充满爱心与善行。
但老实说,有数不胜数的障碍,在拦阻我们活出爱心与信心。我们可能会颓废或跌倒,或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根据上帝的启示,他并不是要我们孤身奋进,自己把自己从淤泥中拉出来。相反,上帝如此命令,也如此赐下恩典的供应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这样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在救主的国度里,这是一条甜蜜的律法,命令我们当中,不论结婚与否,不论男女老幼,通通都不应独自一人背负不堪重负的担子。可是,这样的事却在我们当中频频发生,因为我们是一间人数众多的大教会,当中缺少足够的小型互助群体。为了顺服基督的律法,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建立更紧密和彼此信任的关系。否则,你们甚至不可能知晓别人的重担是什么,分担就更无从谈起了。而我们认为,要建立这样的关系,信徒必须有更小规模的定期聚集。
在我们生命中,有一个担子是我们不应当独自承担的,这个担子常常导致我们身体患病,也大大拦阻我们里面的爱心与善行。这个担子就是隐匿的罪。所以,耶稣命定我们:“你们应当彼此认罪,互相代求,这样你们就可以痊愈”(雅5:16)。在怎样的氛围里,我们才可能彼此放心地承认自己的罪呢?很明显,我们需要在一个并不大的群体中,这些人是我们相信的,他们认识我们,也爱我们,而且下定决心要关心我们。至于说彼此代求呢?简单来说,一个群体越大,我们彼此代求的事项就会越模糊、越笼统。
可实际上,我们最大的需要往往也是最涉及内心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就独自在家,为别人祷告呢?但我们如果只是这么做,就错失了一个宝贵和大能的可能。因为耶稣说,“你们当中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为什么事祈求,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太18:19,20)。我们还需要更多激励,让我们成立小团体,建立信心和为主名的荣耀,彼此激发爱心吗?他可是就在我们中间呐!而且,我以为,如果说,耶稣这里的同在,并不会比我们独处一室的同在,更明显和更有能力,那耶稣这么说,就是多此一举了。难怪耶稣都是差派门徒两个两个出去(可6:7;路10:1),保罗在旅途中总是身边有巴拿巴、或西拉、或提摩太、或路加;而且甚至就在耶稣的十二门徒中,他还有内圈的彼得、雅各和约翰。这岂不是很正常吗?
总结一下。在我们教会建立小型团体聚集的圣经依据是,上帝希望你们这些人,也就是你们这些圣徒,能够在牧师与教师的装备与鼓励下承担圣工。这个圣工的目标是建立彼此的信心与爱心。上帝的设计是要借着身边人的支持与劝勉,来保守他儿女的信心,也借助我们爱心的服事,来替彼此减负。这样彼此关爱的圣工,在大群体和只有点头之交的教会里,是无望出现的。因此,为完成这份上帝呼召的使命,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成员中,看见这样三三两两的聚集。
实际建议
现在,让我们在结束部分提及一些实际建议与例子。我们意图在鼓励这样的圣工时,尽可能保持灵活。不存在所谓惟一正确的团体人数、见面频率或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很乐意叫上帝的圣言与灵在你们当中工作,继而产生许多不同形式的聚集。
比如说,我能想到几家全职妈妈每周聚在一起共进午餐和祷告。我也能想象,三四个工商界弟兄聚在一起吃早饭和祷告。或者,一群高中生三三两两在一起交流,作为基督徒在学校的挑战,然后彼此祷告鼓励。又或者,两三对夫妻以及几个单身弟兄姐妹每周或每半个月的一天晚上,一同读一本相关的属灵书籍,彼此谈及生活中的挑战,然后祷告。
记得我还在神学院时,我曾经参与过四个宝贵的团体。我们主日学班级的弟兄每周的某个早晨,会在Jim Keener的公寓碰面半小时。这段时间几乎全部是用来为那天或那周要发生的事祷告。然后,有整整一学期,我们当中五六个学生会在富勒(Dr. Fuller)博士的办公室一同为他祷告,也彼此祷告。富勒博士是我们我们神学院的教授。然后,在大三,我和另外另个弟兄(Marcia Sayer和Brian Reed)每周的某个早晨会在一间空教室碰头,一起交流我们毕业后并不清晰的未来要如何,再为接下来这个月的生活,特别祈求上帝带领。最后呢,我们几个神学生当时还有幸与我们的牧师Ray Ortlund以这种小团体方式,见面了好几个月。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时光。转眼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这些小团体的人还时常保持联系。我心里也从未停止想念这种坦诚交心的关系。
所以,今天啊,我又参与了三个小团体。这些小聚会之间并不相似。每周三,我会与整个教会的所有同工一同吃午饭,分享上帝的话语,然后讨论事工问题,再彼此祷告。每半个月,我会与实习生交谈一个半小时,了解他们服事的重担,一同研读,然后彼此祷告。最后,我会定期与Glenn见面一个半小时,交流现在伯利恒的情况,然后一同为我们教会祷告。如果这当中有些见面不能如期进行,我会非常想念。与我定期见面的这些弟兄,大概不晓得他们对我有多重要。想到不论怎样,这些关系都可能伴随我一生,我内心就充满感恩。
这周还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仿佛从天而降的吗哪,刚好也是很好的例证。但愿这件事也能激励我们所有人欣然效法。我妻子诺尔,还有Glenn的妻子Mavis,以及Bruce的妻子June,最近计划每半个月见面一次,一同交流和祷告。我知道,Bruce和Glenn这两位弟兄与我一样,都有一位高度重视祷告和属灵团契的妻子。我知道我们将因此大大受益。
今天早上,我渴望上帝能在你们心中播种渴望,使你们可以下定决心,在上帝的带领下,成立互助团体。但愿这小小的开始,能促成伯利恒圣徒中许多其他事工的兴起。
约翰·派博牧师《以弗所书》的另一篇证道:《怀怨,魔鬼喜爱寻找的破口》
来源: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的约翰·派博牧师讲道,由陈晨姐妹翻译。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