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宁愿烧尽,不愿朽坏
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现在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过,在建立之初,它却充满了血腥和残暴。
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在古罗马,有一种刑罚叫做兽刑。兽刑的具体做法,就是让犯人在裸体、没有武器的情形下,在斗兽场与野兽搏斗。与野兽搏斗,基本上都是十死无生。
使徒保罗在以弗所服侍的时间超过三年,这是圣经记载他在宣教过程中服侍时间最长的城市。那么,保罗如何形容他在以弗所的服侍呢?在《哥林多前书》,保罗说:“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林前15:32)
保罗在以弗所服侍的时间最长,并不是因为他在这里生活最舒适。恰恰相反,保罗形容他在以弗所的日子,就如同和野兽战斗一般。既然在以弗所服侍如此艰难,甚至像那些被执行兽刑的人一样会随时失去生命,那保罗为什么要一直留在以弗所?《使徒行传》第20章告诉我们答案,保罗说: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使徒行传20:24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保罗留在以弗所的目的,是为了把神的福音,传给陷入各种偶像崇拜的以弗所人。为了完成这项宣教工作,保罗说他“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20:24)
保罗的意思,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性命,不是不知道健康保健,而是与为自己而活相比,他认为基督更宝贵。对保罗来说,个人的成功,舒适,名誉,地位,比起为基督作见证,一切都黯然失色。
马偕博士是加拿大长老会差派到台湾宣教的一位牧师。在台湾,马偕博士总共建立了六十间教会,培育了六十位本土传道人,带领了超过一千八百人信主。后来,加拿大长老会用“宁愿烧尽,不愿朽坏”的谚语来赞扬马偕牧师的奉献精神。
现在,“宁愿烧尽,不愿朽坏”成为许多信徒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这却不是马偕牧师自己的座右铭。他给自己的座右铭是“一切都是为了基督”(All for Christ)。有一天,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马偕牧师仍四处探访教会信徒。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我是为基督,不是为钱,也不是为名声。”
对马偕牧师来说,“宁愿烧尽,不愿朽坏”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内在的核心,却是他对基督的爱,他渴望为基督作见证的负担。
同样,对保罗来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内在的核心,却是他渴望“证明神恩惠的福音”这种强烈的愿望。
神的爱,神的托付催逼使徒保罗和马偕牧师过“宁愿烧尽,不愿朽坏”“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这样的生活方式。
问题是,我已经领受这样的爱吗?神给我的托付在哪里?我可以怎样在工作中,生活中见证“神恩惠的福音”?
很多时候,我渴望向一些人传福音,但是我内心感到惧怕。惧怕的时候,我有两种反应,第一是闭口不讲 ;第二是哪怕讲,也是用一种智慧的委婉的言语讲。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荣耀神,见证“神恩惠的福音”。
然而,保罗说,为了在以弗所这座城市传福音,他宁愿像死刑犯一样与野兽搏斗,他“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20:24)这节经文大大地激励我,也大大地激励宣教士吉姆·艾略特。
吉姆·艾略特上大学时是一 位非常优秀的学生,是学生会代表、全校摔跤冠军、学生宣教会主席和业余诗人。大三结束时,在他的信件中,他写道:
“真不敢相信,我马上就要在这儿读大四了。老实说,并没有出现我期待中的成就感。在生活里,永远没有大功告成这回事。一个人若是达到了向往已久的地位,只会进一步膨胀个人的欲望,追求更大的成绩,永不满足,至死方歇。人生真好比盘旋上升的水汽,飘忽不 定,稍纵即逝。愿上帝从生命的终极来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就像使徒保罗那样。他曾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
同年夏天,他在日记中写道:
“上帝以火焰为仆役。我能像火一样燃烧吗?上帝将我从世事的缠累中解放出来,用圣灵点燃我的心,让我在烈焰中燃烧自己……。
主啊,让我变作干柴在你的烈焰中燃烧吧!”
随后不久,吉姆·艾略特与另外四位年轻人深入厄瓜多尔的原始丛林,向印第安土著奥卡人宣讲福音。最后 ,他们五个人被当地的族人杀害。尽管手中有枪,但是他们却始终未扣动扳机。
“我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20:24)愿这节曾经激励吉姆·艾略特的经文,也同样激励你和我,竭力追求,为主作工。宁愿烧尽,不愿朽坏。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