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让主决定我要怎样服侍他
有个孩子,从小学习成绩都很好,一直都是第一名。有一次,他考了第10名。父母雷霆大怒,二话不说,狠狠揍了他一顿。揍完以后,他们余怒未消,吼着对孩子说:“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这次考得这么差?”
孩子胆怯地说:“因为我一直考第一名,其他同学就没办法考第一名了。其他同学没办法考第一名,他们的父母就不会像你们那么高兴了。”
很多时候,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其他身份,我们都容易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别人。我们不愿意认识他们,我们不愿意进入他们的故事中了解他们,反而愚昧地通过一些表面的行为判断一个人。
例如读《使徒行传》第8章,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迫,有人留在耶路撒冷殉道,有人连夜离开耶路撒冷逃命。读到这里,或许就有人会武断地认为,那些留在耶路撒冷的都是生命成熟的,刚强的基督徒。那些逃离耶路撒冷的都是生命糟糕,软弱的基督徒。在逼迫中逃跑,有些人甚至不愿意称呼他们为糟糕、软弱的基督徒,他们宁愿称呼他们为叛徒。
这些逃离耶路撒冷的人真的软弱吗?真的是叛徒吗?实际上,这些逃离耶路撒冷的,和那些留在耶路撒冷的一样,都是向主忠心,为主摆上一切的基督徒。圣经告诉我们:“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徒8:4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那些留在耶路撒冷的圣徒,是为主传道。那些离开耶路撒冷的圣徒,也是为主传道。两者都是在为主传道,并没有区别。
在福音书中,我们看见耶稣在彼拉多手下被审判。在被审判的时候,耶稣一言不发。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为自己辩白。《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耶稣“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接下来,耶稣被彼拉多审判,《马太福音》继续告诉我们“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太27:12-14)
耶稣什么都不回答,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因为他定意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这样做,是要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
然后,同样是面对审判,使徒保罗却不是一言不发。面对千夫长吕西亚的审问,保罗为自己辩白。面对巡抚腓力斯的审问,保罗为自己辩白。面对新任巡抚非斯都的审判,保罗除了问自己辩白以外,还要上告罗马皇帝凯撒。他说:
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凯撒。”
——使徒行传25:11
保罗是不是怕死,所以才要上告凯撒?我们能不能用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沉默,来指责和批评保罗在非斯都面前的辩白?如果我们对保罗的认识不够,了解不深,我们很容易就会对保罗产生胆怯、怕死的印象。
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产生这些印象,是因为我们对保罗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人如果不是保罗,而是你的牧师,或者其他教会的牧师,情况就未必如此了。
那么,保罗为什么一定要上告凯撒么?我想,一定跟他曾经看到的异象有关。《使徒行传》第23章,保罗被千夫长吕西亚囚禁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就在那个晚上“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
保罗被囚禁两年,然后突然说,他要上告凯撒,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主的心意是什么。他很清楚,主不是要让他现在殉道,主是要让他活着到罗马为他作见证。换言之,保罗说这么多,想这么多,都不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也都不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是为了按照主的心意,为主作见证。
有时候,我们会简单地以为,留在耶路撒冷忍受逼迫就是好基督徒,在审判面前一言不发才是真正跟随耶稣。甚至,我们会以为,一个人,只有选择最坎坷,最艰难的路,才能够真正服侍主。其实,有时候逃离艰难的环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服侍主,活在主的心意里。
2009年,我去北京读书。读书的时候,就听很多人说温州教会最糟糕。这点我不否认,但我也无法理解说温州教会糟糕的人,为什么不来温州?难道耶稣不是从高天降到我们这最污秽的世界吗?如果温州教会最糟糕,难道北京或上海的教会植堂,不应该首先在最糟糕的地方,也就是温州植堂吗?
带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我一个人毅然决然地回到温州。2015年年底结婚,也把妻子带到温州。后来,我才发现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为主受苦。或许,回温州根本不是神对我的心意。因为在温州的大环境中,我发现自己一点一点被影响,一点一点被淹没,以致于甚至都不能,也不愿服侍主。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温州,但我不再用原来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不再是选择一个让我感觉自己最属灵的地方——也就是最糟糕的地方服侍主,而是选择一个最能够服侍主的地方服侍主。或者说,我不再自己选择怎样服侍主,而是让主决定我要怎样服侍他。愿主带领,愿主开道路。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