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追求脱离罪,胜过脱离苦难
曾经,有位慕道友来教会听道。他满怀期待,渴望听见神的救赎。过去一年,他一直活在罪带来的痛苦中。他知道自己有罪,他渴望有人指出他的罪,并且帮助他从罪中走出来。
然而,听完道,他就绝望了。教会讲台对罪只字不提。他知道自己活在罪中,但教会却越过罪,轻率地向听众描述信仰带来的好处。听完道,他依然不知道怎么处理他的罪,也没办法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里经历赦罪的平安。
著名的神学家斯托得牧师说:“当代教会的一个悲剧是:当世界似乎准备好聆听,教会却往往似乎没什么话可说。因为教会本身也感到疑惑;它没有解决难题,反而受现时的难题所困。教会没有安全感;它对自己的身份,使命和信息都不确定。”
与“当代教会”与众不同的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始终都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在众人都疑惑时,他依然对耶稣充满极大的信心。在《希伯来书》第8章,他说:“我们所讲的事,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的右边。”(来8:1)
“第一要紧的”,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作者要讲论的重点和高潮。这个重点和高潮是:我们有耶稣这位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的右边”。(来8:1)
为什么耶稣“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的右边”对《希伯来书》的读者这么重要?因为这件事情能够重塑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疑惑时,能够坚定对耶稣的信心。
当时,《希伯来书》读者的疑惑是,耶稣真的是救主吗?如果他是救主,为什么我们这些信耶稣的人,遭遇会这么惨?如果他是救主,为什么我们这些信耶稣的人会被逼迫,会被逮捕?
看着自己悲惨的遭遇,再看看那些不信耶稣,依然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他们大享平安,每日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就开始疑惑,难道我不应该脱离基督教,回到原来的犹太教中去吗?
我想,很多基督徒也会有类似的疑惑。信主前,他们人生不是顺风顺水,至少也是风平浪静。但是,信主后,他们就遭遇很大的艰难,不是家里有人生重病,就是自己因为信仰被逼迫。这时,他们也开始疑惑,我信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否也会对耶稣的救赎失去信心?我们在传讲福音时,是否也会缺乏底气?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否也认为,信仰应该给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而不是更多苦难?
我们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对苦难的敏感,远远大于对罪的敏感。我们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对脱离苦难的期待,远远胜过对罪得赦免的期待。
著名的神学家宾克牧师说:“现代教会宣扬的是拯救人脱离地狱的耶稣(罪的后果),而不是拯救人脱离罪的耶稣(罪本身)。因此,现在基督徒追求的也只是脱离苦难,而不是脱离罪。”
这可谓一针见血。宣扬耶稣是为拯救人脱离苦难而生,那么当基督徒遭遇苦难时,宣扬的教会就会感到困惑,无话可说。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苦难非常敏感,对罪却非常迟钝。受一点苦,我们就难以忍受;犯一点罪,我们却不以为然。然而,使徒信经告诉我们,我们是相信罪得赦免,而不是相信苦难得脱离。
面对《希伯来书》读者在苦难中的困惑,《希伯来书》作者并不传讲脱离苦难的耶稣,而是真正传讲拯救我们脱离罪的耶稣。他说:“我们所讲的事,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的右边。”(来8:1)
犹太基督徒相信的耶稣这位大祭司,和犹太教相信的那些大祭司有什么区别?威尔斯比牧师在他的注释书里说:“耶稣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的右边,表明他的工作已经完成。旧约每次重复的献祭都是一个提醒,这些祭物不能带来完全的救恩。动物的血不能除去罪或者洁净有罪的心,它只是遮盖罪。只有耶稣基督受死,才能除去世人的罪孽。”
再一次,《希伯来书》作者引导他的读者不要只是看见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看到耶稣基督永恒的救赎。耶稣最大的拯救,主要不是把我们从人生苦难中拯救出来,而是要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当我们真正经历赦罪的平安和喜乐,人生中的很多艰难就变得微不足道。
公元185年,著名的神学家奥利金出生。奥利金成长的年代是基督教遭受迫害的时期,数不清的人戴上了殉道的冠冕。这些殉道见证也深深影响了奥利金。
奥利金16岁时,他的父亲被迫害成为殉道士。年轻的奥利金并不感到惧怕,更不疑惑。知道父亲殉道以后,他也渴望加入父亲殉道的行列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后来,他的母亲知道他的决心,不得不把他的所有衣服统统都藏起来,强迫他留在家里,才阻止了他殉道的行径。
这件事提醒我们:当我们真正经历赦罪的平安和喜乐,我们就不会过于在意自己的人生是否顺遂或坎坷。当我们的心,已经在耶稣那里品尝到属天的安息,我们就不会过于在意地上受造物的安息。这是《希伯来书》作者要带给他读者的,也是要带给我们的。
愿我们追求脱离罪,胜过追求脱离苦难;愿我们追求在耶稣里的安息,胜过在一切舒适环境里的安息。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