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
我们常常对人和事有不切实际的看法,不是认为这个人太好,就是认为这个人太坏。我们常常不能合乎中道地看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曾经,某位肢体悉心教导、帮助我,我就认为他是那个教会最好的人。有一天,他伤害了我,我看到他就不开心,觉得他做什么事都不合神的心意。其实哪是不合神的心意,只是不合我的心意而已。
我们常常根据某个人的一个优点或者一个缺点来判断他是否合神的心意,我们也常常根据我们对福音的这点理解或者那点理解来构建我们的信仰,这都很容易出问题。钟马田在《灵性低潮》里说,
“基督徒常常陷入灵性低潮,没有喜乐,常是因为他们对福音的认识不够完全。有些人所了解的福音只是赦罪的信息,所以他们犯罪时没有愧疚和不安,反倒愈加犯罪,好让恩典显多。有些人所了解的福音只是道德的教训,当他们犯一点点小罪,就寝食难安、灰心失望,以为上帝弃绝了他们。”
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特别显明在我们对人的看法上——不是好得无比,就是遭到极点。前段时间,朋友圈爆发一场《血站钢锯岭》影评大战,大家要么认为道斯是基督徒楷模,要么认为道斯道德主义者,其实这都有失偏颇。正如我们对德兰(或译特蕾莎)修女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她是上帝完美的使者,极其圣洁,全身散发着爱的光芒。哪知她心里的黑暗和软弱也和我们相似。王怡牧师在远藤周作《沉默》《深河》这部影评里写道这样两句话:
德兰修女之于我们的形象,在去年她的日记被公布以前,其实一直都是儒家化或佛家化的。换言之就是大善人,就是一个我们做梦也休想成为的那种人。那种人的名额太少了。个别人可以成佛,多数人没戏;个别人可以成圣,芸芸众生休想。可惜远藤没有活到德兰修女的日记公布的时候,因为远藤的作品,都是在探求软弱和信心的困境。
在信中,德兰修女承认,近半个世纪,她都活在内心的黑暗,和感受不到上帝的孤独中。1958年,她写道,“我的微笑是个大大的假面具,掩饰了我内心的痛苦”。1979年,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前夕,她致信自己的牧者,说“对于我,沉默和空虚实在太巨大,我看但看不见,听但听不到,祈祷却说不出话来。”
至此,德兰修女终于被还原为一位真实的基督徒,她有她的软弱,她有她的挣扎,但她依然有她人性光辉的一面。前段时间,我默想《创世记》,特别默想亚伯拉罕的软弱和不信,主要是因为太多人把亚伯拉罕认为是信心之父,认为他从不失败,是我们的楷模,却忽略了亚伯拉罕背后的上帝。
今天我们读到的经文人物是撒迦利亚,按照研经日课或者威尔斯比的思路,撒迦利亚是不信的祭司,马利亚是相信的主的使女。这样对比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对人有不完整看法”的误区,我们无法抽出撒迦利亚的不信,然后将其放大,紧接着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细致的读经,去认识真正的撒迦利亚。
首先,撒迦利亚是极其敬虔的基督徒。圣经告诉我们,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他们二人在神面前都是义人,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没有可指摘的(路1:6)。一个人到底得有多敬虔,才能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一个人到底得有多敬畏神,才能在生活中无可指摘?
想想撒迦利亚的时代吧,旧约到新约,上帝已经四百年没有对以色列民说话,但是依然有一群敬虔的后裔在神的面前祈求、祷告。经文说,当撒迦利亚进主殿烧香的时候,众百姓在外面祷告(路1:10)。想想撒迦利亚的时代吧,那时他们被罗马人统治,偶像横行,黑暗笼罩,但是他们却如一颗明星,在那个世界闪耀,向我们证明神依然为他自己存留七千人。
其次,撒迦利亚才是不信的基督徒。我们必须承认,撒迦利亚的不信是在他的信里面的。几年前我听一位长老讲道,他说当天使向撒迦利亚显现的时候,撒迦利亚在干什么呢?他跟外面的百姓一起祷告(路1:12)。他们祷告什么呢?撒迦利亚难道是向神祷告求神给他一个儿子吗?如果是的话,当天使告诉他将要生一个儿子时,他应该欢呼雀跃,而不是不信。极有可能,撒迦利亚和圣殿外的百姓都在求神将旧约预言的那一位救赎主弥赛亚赐给他们,拯救他们,这更加显出撒迦利亚的敬虔。
如果我每天向神祷告,求神赐给10万人民币。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将10万人民币送到我手上,我不会感到惊讶,我会觉得这是上帝应允我的祈求。但是如果有一天,上帝差遣一个人送给我一个亿,我估计就晕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这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撒迦利亚的不信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你我身上,我们也可能不信。撒迦利亚已经老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年纪也老迈了,他们对于生子这件事已经绝望了。这对夫妻让我们想起创世记的亚伯拉罕和撒拉,当天使不断向他们重复他们即将生子的预言时,他们也只能笑笑,摇摇头无法相信。
不仅如此,更大的考验不是他们将要生一个儿子,而是天使应允他们,他们所要生的这个儿子将来要在主面前为大,并且要使许多以色列人回转归于主他们的神(路1:16)。
这真的无法相信,我们无法相信,就是我们的不信。
当圣经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我们不相信,因此我们无法理解这段经文真正在表达什么。
当圣经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我们不相信,因此我们无法领受这样的祝福。
当圣经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6:25-26)我们不相信,因此我们依然还在追求世界。我们从来没有为主死,为弟兄姊妹死的觉悟,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丧掉生命是什么感受,因此我们也无法体会得着生命是什么感受。
我们的不信,本质是对圣经的不信。表面上,撒迦利亚的不信是他对天使话语的不信。实质上,天使只不过是传神的话,撒迦利亚的不信是对神话语的不信。
我们可能在教会服侍很热心,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很敬虔,但是我们估计都无法做到像撒迦利亚那样凡事遵守神的诫命和礼仪,没有可指摘的(路1:6)。我们都需要反思,圣经中有哪些话语我所不相信的,如果我真的相信的话,那我真的活出那样的见证了吗?如果不是,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真的相信。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