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篇:全家人一同侍立在上帝面前(派博)
备注:本文作者并非约翰·派博一人,而是他与妻子诺尔·派博(Noel Piper)。
在我们教会,聚焦上帝的敬拜占据极为中心的地位。我们是带着极大的认真、严肃、殷勤和期盼来看到主日崇拜的。我们希望能够剔除所有的玩世不恭、浮躁和闲扯。
不是所有聚会都需要如此。主日崇拜可以说是变象山的聚集——那是充满威严荣光与无可言喻的聚会地。而主日或周间晚上的聚会可以说是橄榄山的聚集——这里是我们与主以及彼此时常聊天碰头的地方。
在本文中,我们夫妻有两个目的。首先是阐明父母(或其他有责任的监护人)应当带幼童一同参加主日崇拜,而不是把他们放在“小朋友的崇拜地点”(主日学)。第二,我们会给出一些实际建议,帮助诸位实现这个目的。
我们决不认为这种敬拜方式是惟一正确的选择。我们的一些想法可能并不适用其他教会。
比方说,在我们教会的主日崇拜中,我们没有专门针对小朋友的证道。儿童证道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但最终这种方式会削弱我们崇拜的属灵力度。凡事都有限度。而我们认为,我们至少应操练在一周一次的主日崇拜中,怀揣强烈的敬畏与渴慕之心。
◎最大的障碍
我们呼吁父母把孩童带到身边一起敬拜有几个原因。但如果父母自己并不热爱敬拜上帝,那么这些原因就无足轻重了。
对孩童来说,敬拜的最大障碍物是他们的父母本身不看重敬拜时间。孩童能感受到不得不尽的主日义务与喜乐参与主日崇拜的区别。所以,父母的首要任务是要爱上敬拜上帝。你不可能把你自己没有的东西传递给你的下一代。
◎坐在一起
在一起能弥补现代许多割裂的家庭生活。忙碌的节奏让我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相聚与彼此陪伴。如果全家人能周复一周、年复一年一同共度重要的时光,这意义非同小可。
而敬拜是一个人一生能做的最重要的大事。从4岁起直到17岁,与爸爸妈妈一同参与650场敬拜,日积月累的效应难以估量。
◎有样学样
家长有责任以身作则告诉孩子们,敬拜的意义与宝贵价值。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们与他们在一起。如此,他们才能有样学样,效法父母的敬拜。
孩子们应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何在聚会开始前,恳切地低头默祷。他们应该看到爸爸妈妈在向上帝唱诗赞美时,脸上洋溢的喜乐。他们应看到他们怎样如饥似渴聆听证道。他们应学习效法父母如何与永活真上帝相遇。
如果家长只是想把自己成长期的孩子扔给其他成年人,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然后指望他们学会敬拜的态度和行事为人,这似乎不太对劲。父母应该巴不得为孩子作榜样,让他们看见自己如何看重面见全能上帝这件事。
◎并非过分要求
要一个身体健康的6岁孩童在主日崇拜中安静地坐上一到两个小时,绝不是什么过分要求。只要这个孩子受过教导,懂得顺服父母。这当中当然需要一些管教,但这正是我们鼓励家长在前5年对孩子的着重训练。
所以,与孩童一起参加主日崇拜也是为了更大的目标。就是,教养孩童能够凡事敬重顺服(提前3:4)。
在听见父母说“坐着别动、安静”时,5岁及更小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并学会顺服。如果父母不能约束自己的孩子,解决方法不是把孩子放到主日学,而是在家中更好地实施家庭管教。
◎并非都是理性吸收
孩童能吸收的好东西超乎我们想象。甚至他们连连告诉你好无聊的时候,也一样。
敬拜的音乐和语言对他们来说成为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背后的信息开始逐渐进入他们的内心。整个敬拜流程变得很自然。诗班的颂赞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很可能是他们在其他场合接触不到的。即便说大部分证道内容都没有被他们理性吸收,但经验告诉我们,孩子能听见和记忆的内容超乎想象。
祷告、唱诗和证道都让家长有无数机会能教导孩子信心的真理。只要父母在崇拜结束后,稍事询问孩童他们听到了什么,然后再加以简单解释,孩子的参与感就可能剧增。
不是所有事都必须用儿童的语言,才能带给他们益处。对有些事来说,当然必须如此。但不是所有事。
譬如说,学习一门新语言,你可以从字母开始,再到单词,再语法和句法,一点点向上学习。你也可以上一门课,立时坠入你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中。大部分语言老师会告诉你,后者比前者更有效。
不是说,很多东西没被孩子理性吸收,主日崇拜对他们来说就无关紧要。他们对这门新语言的吸收和成长能力可是大大超过我们预期——只要我们家长能营造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敬畏感
孩童在上帝面前应经历到一种敬畏与神圣感。要是把他们放在儿童的主日崇拜地点(主日学),他们不大可能体会到这种体验。试问,有没有什么所谓的儿童的雷闪、儿童的电鸣或“专为儿童设计的”分开红海?
在严肃的主日崇拜中,儿童敏感的内心可能的神秘与未知感可能油然升起——只要他们的父母在全力追求上帝。一些伟大的诗歌颂赞、“宏伟的”肃静或带权柄的讲道可能感动孩童年轻柔软的心灵,帮助他们感知到上帝的伟大。这对塑造他们敬畏上帝、爱上帝有无意伦比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无法相信,4岁到12岁一直待在主日学的孩子,会比那些同龄、但坐在父母身边敬拜的孩子更懂得,也更倾向于喜爱崇拜聚会。实际的情况反倒时常是反过来。
让10到12岁的孩子适应新的崇拜聚会,远比让5到6岁的孩子更困难。水泥中的水分已经流失,许多塑造心灵的机会已一去不复还。
诺尔的一些实操建议
我们的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我们以为主日崇拜的训练已经完成了。哪知道上帝总带来奇妙的惊喜。在我们的小儿子12岁时,我们收养了一个女儿,当时只有几个月大。于是,早在20年前我们就开始训练幼童在大堂参加主日崇拜,而这样的训练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日子。
◎一点点开始
我们发现,训练主日崇拜最好的“学校”是我们自己的家。比如:在谢饭前让我们家的小婴儿懂得保持片刻的安静。而姗姗学步的娃可以安静坐在一个地方听圣经故事。稍微大一点的儿童在家庭敬拜时,应该学习全神贯注聆听上帝的话语和祷告。
在教会,甚至我们的孩子们还在上幼儿园,我已经开始逐步预备他们参与大人的主日崇拜。我会借着其他的聚会来训练他们,比如,受洗、诗班献唱、播放宣道短片或其他特别的聚会,吸引3岁小孩的注意。我会眉飞色舞地告诉娃,这些聚会是大人的聚会,非常好玩。于是,偶尔的露脸变为稳定的参与。与此同时,我们会越来越多带他们参加主日崇拜。
如果聚会时间太长或娃有点坐不住了,我会尽量不把教会的母婴室当做避难所。我不想让孩子误以为,参加敬拜时,只要他们坐不住了,就可以出去玩。我也想避免加强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聚会都挺好的,但讲道就另当别论了——这时候儿童就可以离场,参加主日学。
当然了,有时哪怕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娃还是会闹腾,安静不下来。我会暗暗祷告,祈求身边的人能理解,同时尽量不妨碍到别人,解决这个难题。如果孩子偏偏不安静,我会带他们离场。这个一方面是为快速管教,一方面也是为不影响其他人敬拜。离场后,我得决定最后是带他们回去,还是留在幼儿区。具体得看孩子当时的反应以及回到大堂的时间是否合适。如果我们要继续留在母婴室或幼儿区,我会尽量让娃安静坐着,就仿佛我们还坐在大堂里敬拜。
等到他们4岁左右,我们的孩子已经觉得,每周和我们共同主日崇拜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从周一就开始预备
为帮助你的孩子爱上敬拜以及规矩地参与主日崇拜,崇拜前后的对话以及周间的预备都非常重要。
帮助你的孩子认识你们的牧师。在门口看见他了就互相握个手,问候一下。告诉他们今天的敬拜主领是谁。在孩子面前称呼他们的名字。如果你们的主日崇拜流程许可,主日学老师可以邀请牧师与孩子们简短沟通几分钟。
如果你提前知道这周主日的证道经文,周间就可以与孩子多读几遍。小耳朵如果从讲台听见熟悉的字眼,常常会惊喜地竖起来。
跟他们聊聊在这周有什么“特别”的事:一次小号独奏呀,某个朋友要献诗呀,或者一位他国的讲员和宣教士要来分享,你们正在为他祷告。
有时你也可以针对一些敬拜中的固定内容,让孩子们有一些参与。“我们已经读了很多关于约瑟的事。你觉得今天早上牧师会怎么说关于他的事?”“今天早上诗班会唱哪首曲子?”“或许今天我们就坐在那个手脚不便的叔叔旁边吧。我们可以帮他拿诗歌本。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敬拜了。”
我们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预备:一支笔、一本“主日讲道”本子。还有去趟洗手间(在我们看来,非万不得已,最好别中场离席)。
◎聚会时如何安排
首先,如果孩子们想要崇拜手册,我会给他们一本,这能让他们有参与感。然后,崇拜开始前,我会悄悄告诉他们,写在手册上的不同崇拜流程。
崇拜开始后,我们会与其他人坐在一起。我会和比较小的娃一起读我的圣经、诗歌本或敬拜手册,因为阅读这些是敬拜的重要部分。
一旦讲道开始,就意味着“笔记”时间开始了。(我希望孩子们的活动是与敬拜有关的。所以,我们不会带图书馆里的书给他们读。如果娃实在太小,我倒也会让他们读看看儿童圣经里的图画,但前提是他们能安静。)写笔记不只是随意涂鸦,而是在一本专门用于主日崇拜的本子上“记笔记”。
随着孩子年龄成长,他们的笔记也在进步。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把听道的一些内容画出来。听到一些名字或词语,就可以画成相应的图。你可以挑出证道中某个高频词;让他们仔细听,每次听到这个词,就在笔记本上标一下。
孩子稍大以后,或许可以抄写早上的证道经文。等到能轻松写字了,他们就会记下证道时所听见的词或短语。或许一眨眼功夫,你还没准备好呢,他已经能记录证道大纲和完整的概念了。
◎目标和要求
我训练孩子敬拜有三重目标:
第一,只要娃做得到,就让他们尽早学习发自内心地敬拜上帝。
第二,大人可以不受搅扰地敬拜。
第三,全家人不至对周围人带来干扰。
所以我会教导年幼的娃一些事,比告诉年长的孩子他们需要做到哪些事。比如:
崇拜中如果需要站起来、坐下或闭上眼睛,就按要求去做。
站立的时候要挺直身体,不要摇晃——不是懒懒地、躁动不安或蜷作一团,而是敬畏上帝,也敬重身边的人。
翻动周报、圣经或诗歌本时尽量安静。
不要睡觉。写笔记能防止打瞌睡。(特别小的孩子我会许可他们睡觉,不过他们通常根本不需要!)
看向台前的主领。不可以盯着周围的人,或不断看手表和时钟。
如果认字跟得上,可以按照歌词与大家一起唱赞美诗。至少眼睛要看着歌词,试着把注意力放在歌词上。如果还不能认字,那就竖起耳朵听。
◎安排座位
就我而言,我会尽量在位置上有所调整,帮助我们更好地敬拜。以前我通常会坐在最喜欢捣乱的两个娃中间。我们会选择比较容易看清讲台的地方(坐下来以后,他们是屁股坐在座位上,而不是跪在那里。跪着可能会让他们的身体扭来扭去,影响后座者的视线。)
每个娃手上都有一本圣经、要奉献的钱和崇拜手册。这样他们不会在崇拜开始以后,还在东翻西找。开始前,如果我发现周报上有临时出现的内容,需要预备(比如,回应阅读或会众祷告),我会把这些告诉稍大的孩子。这样他们可以更有参与感。
◎结束以后
崇拜一结束,我就会大大肯定几个表现好的孩子。除了鼓励,我也会提醒他们一两件下次能做得更好的事。
不过,如果有娃没有听话,按照预期敬拜,该如何呢?如果这样的事发生,通常,敬拜结束后,我会立即无声地把他们带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然后自然是责备的话以及一些事前说好的后果。
◎亲近与温暖感
偶尔我作牧师的丈夫可以和我们坐在一起,这时候最小的孩子会爬到他腿上——这也是他最用心的时候,安静得异于寻常。在属于上帝的特别时间,小朋友能如此亲近地享受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偎依在温暖的腿上。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无论是坐在爸爸妈妈身旁,爸妈手臂搭在肩头或放在膝盖上,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温暖。
全家人紧紧聚在一起,聚焦上帝,这能对儿童的心灵传达许多无声的丰富信息。伴随年龄的增长,他们将越来越感谢亲人,也越发为上帝的伟大所震撼。
来源: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由陈晨姐妹原创翻译。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