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天: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约三1章)
新约总共260章,每章一篇默想,总共260篇,本文为第237篇,点击此行链接即可查看往期默想。
阅读经文:约翰三书1章
背诵经文:“亲爱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约三1:11)
中国古代,有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叫孟母三迁。
据说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玩的时候就学做丧礼。孟母见状,摇摇头,便举家搬迁到集市。不久后,孟母见到孟子,他竟学着集市上的杀猪贩,拿刀杀猪并叫卖。孟母见状,再次摇摇头。最后,孟母把家搬到学校附近。这次,孟母终于看见孟子开始学习、模仿读书和礼仪。
孟母三迁,作为教育的典范,告诉我们:“人很容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身边人的言行举止。”
不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有它的局限。它很容易误导人,让我们以为人一定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很容易误导人,让我们以为人一切的问题,都是环境的问题。只要环境改变了,人就可以改变。
这种误导是致命的。因为所有的事情,归根究底,都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人自己内心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基督徒以为,他们生命停滞,属灵不复兴,都是因为教会的问题。他们以为,只要他们换个教会,他们的生命就可以自动成长。然而,他们却忽略自己内心的问题。我们不否认教会对信徒属灵生命的重要性,但我们若以为都是教会的问题,只要换个教会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就看错了问题的焦点。
其实,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换种写法,就比较符合圣经的意思。孟母第一次迁移到墓地附近,发现孟子犯罪;孟母第二次迁移到集市,发现孟子依然犯罪;孟母第三次迁移到学校附近,发现孟子还是犯罪。最后,孟母终于发现,原来学校附近也有罪恶,学校里也有罪恶。原来,世间找不到一个无罪的桃花源,即便在无罪的伊甸园,人也还是会犯罪。因此,人绝不能靠找到一个无罪的伊甸园保持自己的善,人只能靠着耶稣的宝血获得离弃恶,效法善的能力成为圣洁。
换言之,人犯不犯罪,主要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人犯不犯罪,主要是不是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他心里究竟有没有主所赐的能力离弃恶,效法善。
在《约翰三书》,使徒约翰就是这样劝勉他亲爱的弟兄该犹的。该犹在教会里服侍,但教会里就有丢特腓这种排斥异己、独断专行的人,该犹应该怎么办?使徒约翰并没有劝该犹离开教会,而是劝他“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约三1:11)
当使徒约翰说“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约三1:11)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无论在哪里,都会有恶,也都会有善存在。在这个世界,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只有善,没有恶的地方。有很多初信的基督徒,以为教会里所有人都很有爱心,都很善良,都很像耶稣。实际上,只要在教会多待长一点时间,他们就会发现,教会也充满了罪恶。
当使徒约翰说“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约三1:11)他的意思是在说:既然我们的生活无法脱离恶的环境,我们就要靠着神的恩典,保守自己的心,不被恶影响。
在当时的小亚细亚教会,有两个人都是教会的领袖,但是他们当中有一个是善的代表,有一个却是恶的代表,。
◎恶的代表是丢特腓
在小亚细亚教会,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名字叫丢特腓。使徒约翰如此描述丢特腓,他说:“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他用恶言妄论我们。还不以此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约一1:9~11)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臭名昭著的丢特腓,不是在教会外,而是在教会内。约翰形容丢特腓为“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约一1:9)在教会里,丢特腓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他好为首。“好为首”从字义上来讲、就是好出头、爱虚荣、爱出风头。丢特腓虚荣心太大、所以约翰告诫该犹不要效法他。
第二,他毁谤使徒。约翰说“他用恶言妄论我们”,意思是他用恶毒的言语、随便的攻击、论断、批评神的仆人。
第三,他不接待弟兄。约翰说:“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意思是别人要接待、他还要拦阻、禁止
第四,他把敬虔的弟兄赶出教会。约翰说:他“将接待弟兄的入赶出教会”,意思是说丢特腓在教会里面排斥异己、逼迫弟兄、专横独断。
丢特腓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教会中的地位。《约翰三书》的受众该犹弟兄可能也是被丢特腓迫害的弟兄之一。面对丢特腓这样的恶行,该犹应该怎么办呢?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吗?使徒约翰没有这么建议,他建议该犹弟兄“只要效法善”。(约一1:11)
◎善的代表是低米丢
在小亚细亚教会,不缺乏敬虔爱主的弟兄,其中一个就是低米丢。使徒约翰如此描述低米丢,他说:“低米丢行善,有众人给他作见证,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就是我们也给他作见证。”(约一1:12)低米丢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众人给他作见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众人以为美的事,他常常留心去做。他的善行是真实的、有目共睹的。
第二,有真理给他作见证。真理为他作见证,就是说低米丢的善行,不仅是人看为好,神也看为好。
第三,有使徒给他作见证。低米丢的善行,不仅得到众人的称赞。同样,他在这里也得到使徒约翰的称赞。
在教会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那些不忠心的、贪爱钱财的人。在教会里,我们也总是能够看见忠心爱主,热心服侍主的人。问题是,我们究竟羡慕谁?我们究竟要效法谁?
就像在小亚细亚教会,悖逆真道的丢特腓在教会掌权,敬虔爱主的该犹则可能被边缘化,我要效法谁?
在教会里,那些在世界忙碌,主日聚会爱来不来的人可能日进斗金,财源广进,而那些敬虔爱主的弟兄姐妹却可能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我要效法谁?
我们要省察自己的心,我是更愿意效法那些很会赚钱的人?还是更愿意效法那些很会遵行主话语的人?
我是更愿意效法那些很会把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的人?还是更愿意效法那些很会把孩子带到主那里的人?
我是更愿意效法那些不用服侍别人,只等着被服侍的弟兄姐妹,还是愿意效法那些主动、热心、甘愿服侍人的弟兄姐妹?
我是更愿意效法那些活在自我中,享受自我的人,还是更愿意效法那些为主劳苦,为主大发热心的人?
没有人会自动地、甘愿地去做舍己的事情。当我愿意效法善,内心极有可能就会有软弱、胆怯、放弃的声音。当我们愿意效法善,又没有能力效法善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要向耶稣祷告,向他承认,我们甚至连效法善的能力都没有。我们实在不能靠着自己做什么,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仰望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求他洁净我们,求他赐给我们效法善的能力。因为主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离了他,我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