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但遵神旨,莫问前程
撒母耳记下总共24章,每章一篇默想,总共24篇,本文为第2篇。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第2章
背诵经文:大卫说:“我上哪一个城去呢?”耶和华说:“上希伯仑去。”(撒下2:1)
1900年,王明道先生出生在北京。1956年,王明道因为信仰被捕入狱。可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王明道在监狱里说谎,甚至写了悔过书。因为悔过书事件,王明道很快就被人从监狱里释放出来。
从监狱出来以后,王明道得到了久违的自由,但是心里却极其痛苦。因此,他痛改前非,再次坚定自己的信仰,哪怕再次被捕入狱。果不其然,1958年4月29日,王明道再次被捕入狱,因为信仰被判无期徒刑。
王明道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但遵神旨,莫问前程”。这八个字,是他后半生最好的总结。后半生的王明道,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是为了自己的舒适,不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单单只是为了更好、更忠心地遵行神的旨意。
在《撒母耳记下》第2章,我们发现有两类人,第一类人以大卫为代表,就是“但遵神旨,莫问前程”。第二类人以扫罗曾经的元帅押尼珥为代表,就是“不求神旨,只问前程”。
一、但遵神旨,莫问前程的大卫
当扫罗王死后,大卫应该可以名正言顺登基成为以色列全境的王。此时此刻,以色列刚好群龙无首,大卫正好拥有强大的军队,正是入住以色列,收复全境,取代扫罗成为新王的大好时机。
可是,《撒母耳记下》第2章告诉我们,大卫并没有着急攻城略地,也没有着急登基作王。相反,大卫求问耶和华的旨意。《撒母耳记下》2章1节记载:大卫问耶和华说:“我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可以吗?”耶和华说:“可以。”大卫说:“我上哪一个城去呢?”耶和华说:“上希伯仑去。”(撒下2:1)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大卫对神旨意的专注。我们可以想象,大卫心里肯定是想回犹大城的,可是,他没有擅作主张。相反,大卫求问耶和华,甚至回犹大的哪一座城这么具体的事情,大卫也要求问耶和华。
有时候,我们会问神一个很模糊的问题,然后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心满意足不再问了。例如,有人会问:“我可以和信主的弟兄或姐妹结婚吗?”当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他们就匆匆忙忙一头扎进爱情中,丝毫不顾神的旨意。
他们只在意可以和信主的弟兄或姐妹结婚,但是他们丝毫不在意神对“信主”的标准如何,他们更不在意这位“信主的弟兄或姐妹”是否真的就是神为他们预备的另一半。因此,有人为了和所谓“信主的弟兄或姐妹”交往结婚,就让自己不信的对象匆忙受个洗,走个过场,然后美其名曰“信主了”。实际上,这不是但遵神旨,而是自欺欺人、变相地违背神旨。
在《撒母耳记下》第2章1节,大卫问了耶和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可以吗?”第二个问题:“我上哪一个城去呢?”(撒下2:1)
读到这段经文时,我们可能会想,大卫为什么这么傻,非要问这么详细。如果大卫只是问第一个问题,他岂不是可以在犹大境内选择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定居吗?可是,如果大卫问了第二个问题,他就必须选择按照神给他的城市定居,而不能任意选择。当大卫问第二个问题时,大卫有没有想过,如果神给他的城市是他根本不喜欢定居的城市怎么办?
我想,大卫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大卫问耶和华的时候,他就已经立了志向“但遵神旨,莫问前程”。无论神给他的答案是不是他喜欢的,他都选择遵行。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敢在祷告中问神类似的问题吗?还是一直在逃避问神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敢,如果我们一直在逃避,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拦阻我们?
二、不求神旨,只问前程的押尼珥
与大卫截然不同的,是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当扫罗死后,押尼珥并没有归顺大卫,而是辅佐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的王。圣经告诉我们:“扫罗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曾将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带过河到玛哈念,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亚书利、耶斯列、以法莲、便雅悯和以色列众人。”(撒下2:8-9)
请问,押尼珥知不知道大卫是被膏立要接续扫罗作王的?当然知道!可是,押尼珥为什么还要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的王对抗大卫?
实际上,根据《撒母耳记下》第3章,我们知道,伊施波设只不过是押尼珥的傀儡君王。押尼珥让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的王,并不是要真正效忠扫罗王室,而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才立伊施波设作王,与大卫分庭抗礼。
在《撒母耳记下》第2章,你发现押尼珥所有的行事动作,都没有求问耶和华,而是完全按着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利益得失。换言之,押尼珥不是一个“但遵神旨,莫问前程”的人,他是一个“不求神旨,只问前程”的人。最终,你发现押尼珥就死在自己的这个选择中。
因此,为了我们属灵的福益,王明道先生劝勉我们要做选择时一定要“不问利害,只问是非”。合乎神的旨意的都是“是”,不合乎神的旨意的都是“非”。
三、但遵神旨,莫问前尘的耶稣
在整个《撒母耳记》中,你发现,大卫不总是“但遵神旨,莫问前程”,大卫也有像押尼珥这样“不求神旨,只求前程”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拔示巴和乌利亚,大卫根本不问神的旨意,或者说他根本是在逃避求问神的旨意,完全按照自己的私欲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读圣经,一直读,一直读,读到新约,我们才找到盼望,才找到一个真正完全“但遵神旨,莫问前程”的人。这个人,就是爱我们,为我们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
面对十字架的痛苦,面对被天父弃绝的痛苦,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却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在耶稣的一生中,他真正在意的,只有神的旨意。他完全遵守神的旨意。哪怕要面对许多艰难和痛苦,他依然坚定遵守神的旨意。因此,我们的盼望不在于大卫,而在于耶稣。唯有披戴耶稣的义袍,我们才能蒙神喜悦,合他心意。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你心目中,神的旨意更重要?还是你的前程更重要?神的旨意更重要?还是你的舒适更重要?如果神的旨意,不合你的心意,你会选择顺服神的旨意?还是会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
求主赦免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求神旨,只问前程”的押尼珥,除非我们让这个押尼珥死去,让耶稣住在我们心里,否则在信仰的道路上,我们只会节节败退,屡战屡败。
求主怜悯我们,除掉我们对今世的倚赖和追求,好让我们可以真正效法耶稣“但遵神旨,莫问前程”。
长按下方二维码
赞赏支持林健弟兄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