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篇:为上帝冒险(派博)
证道经文:“你们也会被父母、弟兄、亲戚、朋友出卖,他们又要害死你们一些人。”(路21:16)
正文:
为个人致富或名望而冒险,未必是对的。而为上帝的事业冒险,也未必都是必要的。耶稣曾拒绝从圣殿跳下。而保罗也果断借着篮子从大马士革逃脱追捕者。即或如此,为上帝的事业冒险依然是正确的。
为上帝的事业冒险:向后看
当耶和华的争战近在咫尺,理当有人勇敢站立起来,活出约押所说的:“愿耶和华成全他看为美的事”(撒下10:12)。
当上帝的百姓危在旦夕,一命能救万命,理当有人接受挑战,如同以斯帖一样说:“我若是死,就死吧”(贴4:16)。
当世界缺少福音,甚至对之深恶痛绝,理当有人如使徒保罗那般宣告,“我并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只求跑完我的路程,完成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分,为上帝恩惠的福音作见证”(徒20:24)。
我们也提到,历史的前车之鉴。当上帝百姓不愿为上帝的事业冒险时,曾发生过什么。迦勒和约书亚说,迦南这片上帝的应许之地富饶美丽。虽然以色列民需要争战,但他们一定能取胜,因为上帝与他们同在。可百姓却宁可依赖埃及那海市蜃楼一般的安全感。结果他们在旷野白白流浪了40年。我想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只因为不愿为上帝的事业冒险,而不得不在枯燥的循环中徘徊失措。
为上帝的事业冒险:向前看
今天,我的主题与上周一样。不过,这次我不是与大家一同回顾在过去,愿意为上帝冒险的圣经人物。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你我可能蒙召,要为上帝所冒的风险。
今天我们的经文是:“你们也会被父母、弟兄、亲戚、朋友出卖,他们又要害死你们一些人。”(路21:16)
今天早上,我希望大家着重注意的字眼是“一些”这两个字。“他们又要害死你们一些人。”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使门徒在地上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不是所有人都会为基督的事业殉道。可是,也不是人人都能安全无虞。一些人会献上生命。而一些人会保存性命。这是我在这里冒险的意思。我们今生的生活将会如何,我们是无法确定的,这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我们理当为上帝的事业冒险。这是上帝的旨意。
那么,基督徒该冒怎样的风险呢?今天早上,我会提及圣经鼓励我们的四种冒险。我渴望大家能够因此有更多祷告和实践。也请留意,我所说的冒险,必定指的是为上帝的事业和公义的缘故冒险。
第一种冒险:为公义的缘故在关系上冒险
首先,圣经鼓励我们,如果公义可能缺失,我们就理当在关系上冒险。
我这里想的是两方面的冒险。一是,你愿意承认自己的过犯并主动寻求帮助。另外一种是,你愿意冒风险告诉别人,他们身上有问题。你也乐于帮助他们。圣经对这两方面都有教导。两者的关键词分别是,“认罪”和“劝勉”。
认罪的风险
但今天早上我主要聚焦的是第一点。也就是,承认自身的过犯。《箴言》28:13说,“遮掩自己过犯的,必不亨通;承认并离弃过犯的,必蒙怜悯”。而《雅各书》5:16说,“你们应当彼此认罪,互相代求,这样你们就可以痊愈”。
但这当中有很多风险。从短期来说,隐藏你内心的情欲、同性恋倾向、酒瘾、贪食或愤怒显然安全得多。我也绝对不是说,你需要把你灵魂当中的所有争战都公之于众。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雅各既然明确地说“你们应当彼此认罪”,这就表示有公开的必要。对于罪,某种不能见光的隐藏可能让我们全面瘫痪。某种病态的遮盖,可能杀死信心。
个人故事
大概一年前,《好帮手》(Partnership)杂志的编辑给我们打了一个电话。她想与摄影师一同来我们家,采访我和我妻子诺尔。然后,把我们放在他们的专栏文章中。他们常常会在杂志封面,放上笑容满溢的牧者夫妻照片。他们的受众主要是牧者妻子。
诺尔说,她需要和我商量。当时,恰好我们的家庭生活不是特别理想。我们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我们当中还有一些还没有化解的冲突。所以,我的回答是:绝对不行!我没办法坐下来,然后让我俩像模范牧者夫妻一样,满脸堆笑地对着摄像头。这与我当时的心情是冲突的。
我们该怎么办呢?编辑在等着我们的回电。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如果我打回去,告诉她,“我们家庭情况不好,没办法接受采访。因为这样太不真实了”。她听完会怎么想我们?她会不会心里想,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离婚的地步?结果,整个《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编辑室都传得沸沸扬扬,说派博的婚姻已经岌岌可危?
这听起来可能是一件小事。但我得承认,这是我多年来感觉最难的一次电话。对我来说,属乎上帝的事业——公义与正直——可能会遭到亏损。所以,我们决定为此冒险。我们取消了采访。编辑并没有说什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认罪与合乎圣经的真实
在与人的关系方面,你们当中一些人可能冒过很大风险,今天也因此处于更好的状态。而你们当中另一些人却不断伤害自己与上帝的事业。你们把本该叫人知道的事遮盖得严严的——记恨、失败、习惯或懊悔。但愿主能赐我们每个人智慧,叫我们分辨什么是病态的自我揭露,什么是合乎圣经的真实与认罪。
第二种冒险:为公义的缘故在敬虔上冒险
圣经中呼召我们的第二种冒险是金钱上的。不是叫我们如何致富,如何在65岁时,口袋里塞着用不完的钞票,而是叫我们如何为了上帝的事业,优化我们的资源。
穷寡妇的两个小钱
就在我们的这段经文前面,我们在《路加福音》第21章1-4节读到了下面这个故事。
耶稣抬眼看见有钱的人把奉献投入奉献箱。他又看见一个穷寡妇,投入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投的更多。因为这些人都是把自己剩余的投进去作奉献,这寡妇是自己不足,却把所有养生的都投进去了。”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这个故事:“富有的人,不愿为上帝的事业在金钱上冒险,但穷寡妇却愿意”。
耶稣为什么要指出这点呢?路加何以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故事,甚至特意记载在这里呢?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耶稣希望他的百姓能够为了上帝的事业,勇敢地在金钱上冒险。
从积存太多钱财的状态中得自由
在《路加福音》第12章中,有一个人宁可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愿为上帝的事业冒险。耶稣说他是愚昧人。这个人自语说,“灵魂啊,你拥有许多好东西,足够多年享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换句话说,别奉献钱财传福音或建造上帝的国度,以免影响到你此刻的舒适生活。以后的日子还多着呢,要把钱包装得鼓鼓的。可是,上帝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天晚上,你的灵魂必被取去”(路12:19-20)。
而很快,经文又继续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只管求他(上帝)的国”(路12:22,31)。两节经文后,耶稣说,“当变卖你们所有的施舍给人,为自己制造不朽坏的钱囊,积蓄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12:33)。
耶稣一次次勉励门徒,不要为自己留太多钱财。我不知道你们为上帝的事业与福音,奉献了多少,所以我没办法很具体地褒贬什么。但我知道,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基督的旨意,是要我们敢于为上帝的事业冒险,奉献更多,因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如果你们一家人到现在还没有十一奉献,我想这至少是很好的开始。这听起来像冒险吗?我鼓励大家来默想《路加福音》21:4里的这个穷寡妇。
当然,十一奉献只是起点。但愿我们是瓦的管道,而不是贴金的管道。钱财只是从我们这里流进来,再流出去,而不是滞留在当中。我们只需要为自己留下够用的钱财,然后源源不断地施舍。我们源源不断地施舍,上帝也必源源不断地供应。
第三种冒险:为福音中上帝的恩典作见证
圣经鼓励我们的第三种冒险是,敢于为福音中上帝的恩典作见证。
例如,在我们的这段经文中,耶稣在《路加福音》21:12-13说,“人必下手拘捕、迫害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下在监里,甚至押到君王和总督面前,结果却成了你们见证的机会”。
换句话说,耶稣告诉我们,基督徒会遭逮捕,这是为了让他们能向监狱长、法官和总督作见证。我们或许不喜欢上帝的这种撒种方式,他把种子撒在一些坚硬的版图上。但是,他远比我们更有智慧。而且,这明显是他的旨意。虽然他在后面继续说,“他们又要害死你们一些人”,但我们仍需要常常作好准备,见证他的福音与荣耀。
所以,如果你觉得,此刻的人生有些不对劲。你发现自己来到一个你从来没计划要去的地方。整个局面看起来,像是彻底的灾难。那么,至少上帝的一个心意已经显明在那里了。第13节中,他说,“结果却成了你们见证的机会”。
我觉得我无须在这点上强调很多。因为每个真正的基督徒都知道,他需要为上帝恩典的福音作见证。所以,我不过是想说,别等到你感觉一切都稳妥了,才开口。这段经文的终点是,耶稣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作见证是安全的。他希望我们能够为上帝的事业,以及其他人的益处冒险。
第四种冒险:事工的拓展
最后,圣经也鼓励我们在事工拓展方面,为上帝的事业冒险。
这一点内容其实是前面三方面的总结。当我们开始预想上帝可能希望我们开始某事工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方方面面的风险。或许是关系上的风险。或许是金钱和生活品质上的。也或许是我们开始见证他的恩典时,就会失去声望和舒适。
啊,我是多么渴望鼓励我们当中的人,能对伯利恒的事工与宣教使命,勇敢无畏、充满希望!请问,今天大家能想到的所有重要事工中,哪个不是因为原初有人勇于冒险,才得以开展吗?在我看来,上帝很少会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就完全担保某事工万无一失。
美国普世宣教中心(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的故事
上周五,我带着我的四个儿子去看明尼苏达双城的棒球赛。我随身带了一本书,准备在投球间隙读。这本书的名字是《国度的回击》(The Kingdom Strikes Back),故事讲的是拉尔夫·温德夫妻(Ralph and Roberta Winter) 当初创立美国普世宣教中心的故事,这个中心于1976年创立。
老实说,双城队的表现相当不错。大满贯全垒打。但这场精彩赛事真的无法和美国普世宣教中心的创立相提并论。
温德博士在50岁那年,辞去了他声望很高的教授职位。为鼓励福音派教会拓展前线的宣教使命,他创立了这个机构。在收到15000美金的馈赠之后,他打算用这笔钱,购买加州帕萨迪纳一个价值850万美金校区的买卖选择权。对方同意了。当时,他没有任何同工,没有募款的人。甚至连组织架构也没有。他有的,只是一个异象,还有内心奇妙的催逼。他知道,基于当时的宣教轨迹,还有20亿人是无论如何都听不见福音的。必须有人起来做些什么。
后来十年所发生的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因为上帝愿意祝福这对夫妻,他们甘心为上帝的事业冒险。这难道不能激励你们乐意为上帝的事业,勇敢尝试吗?
而你们当中有些人正是这样的勇士!最近一期的《世界圣徒》(World Christian)杂志提到但·莱恩(Dan Lehn)的故事。他一直在梦想能为国际学生事工购置一套房子。这勇敢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当初这个念头出现时,就充满风险,到今天依旧是。而上帝乐于赐福这件事。如果我们甘愿为他的荣耀冒险,上帝就喜爱与我们同行。
伯利恒教会未来的计划
所以,此刻,我们当中的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正在准备成为教牧同工。而这个职位甚至还没有在今年的预算中。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还有财力支付这额外的职位呢?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能负担Dean、Char、Steve、Kurt、David Michael或耗资2万美金的实习生计划?曾经的我们,如何能预料到,我们的预算在三年前增加了35%,今年增加了20%,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宣教比例能抵达30%?
答案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旨意从来不是叫我们预先就知道,我们能负担多少事工。他的旨意是叫我们把对普世灵魂的负担放在心上,不断为他的荣耀冒险。
最近我在同另一间教会的一个长执同工交流。他说,他们很担心他们的牧者在许多额外的事上,过分耗费精力。但他说,在新执事出现以前,长执会还是希望先保持现状。因为他们难以预料今年冬天供热系统的运行将如何。他们需要依此判断,他们能否有财力再新添一位执事。
如果在这间教会中,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改变,他们真的会遇到大麻烦。为上帝的事业如此小心翼翼,对危险避之唯恐不及,这不是上帝喜悦的。上帝喜爱宣教士之父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在激战中的深情求告:“向上帝求大事,为上帝作大事”。如果我们总要等到口袋够满了,等到我们拥有十足的把握了,才开始行动,那我们也不再需要上帝了。
全力追求上帝的事业
那么,对我们一直在筹划的委员会,当然还有我们当中所有致力于教会宣教使命的成员来说,末了我能说什么呢?就现在而言,我只想说这些话。
我们在敬拜中所看见、所享受的上帝,他的事业是圣洁、至高、自由和恩慈的。这份事业配得我们全力以赴地追求吗?
我们有没有全心、全意在彼此心中以及在我们孩子心中,熏陶出对这事业的追求?
我们有没有靠着上帝在我们里面的大能,在这座城市宣扬上帝恩典的荣耀,也向普世所有福音还未抵达地区的人宣扬好消息?
如果是这样,那就容我们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让我们用手扶着犁,不再回头。为这伟大的事业,还有什么风险能算得上太大?向上帝求大事,为上帝作大事!但愿耶和华成全他看为美的事!
来源: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约翰·派博牧师的讲道,由陈晨姐妹翻译。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