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篇:如何理解基督徒的受苦?(派博)
我想与大家花三个主日,一同来学习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的第二封书信。我把这封信分为了六个部分:三部分放在主日早上,三部分放在主日晚上。所以,比如说,这个主日早上,我们讲解的经文是1:1-10,而今天晚上,我们将诠释1:11-12。就这样早晚交替,直到我们把这三章经文全部读完。
系统地诠释完整一卷书是非常喜乐的一件事。因为你们能完整领悟整段信息,看见不同段落如何前后呼应,支撑主要观点。若基督徒对经文的认识不只是二手或东鳞西爪,而是对经文有扎实的根基,将能得着充满欢喜的信心。
我盼望大家能一次次读这卷书。你们最好有一本笔记本,以后可以反复查看。我盼望你们能边读,边写下问题。我盼望你们能把这些教导运用到你们自己身上。我盼望你们能与我一同殷勤祷告。但愿上帝喜悦借他的道显明他的圣洁,让我们看见自己所犯的罪有多深重,也开我们的眼睛看见他在基督里的恩典的荣耀,并引导我们得着更深的信心与比从前更多的爱。
带着这样的祷告,让我们先从1:1-2开始,然后一同读这卷书的第一部分。
一、这封书信的作者
“保罗、西拉和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
根据这卷书的倒数第二节经文(3:17),我们知道,保罗是这卷书的作者。他亲自为书中所写的一切内容负责。他说,“我保罗亲笔问候你们,这是我每一封信的记号,这就是我本人写信的方式”。所以,这是保罗本人的书信。但他希望教会阅读这封书信时,不是只把当中内容当作从人而来的教导。
他希望基督徒能把这封书信当中的真理看作是普遍通用的真理。他也盼望他们晓得,信中的负担不单是他保罗一人的负担,也是西拉与提摩太的负担。这两人与保罗一同建立了帖撒罗尼迦教会(徒17)。既然上帝同时使用了他们三人建立教会,那么三人一同进行后续服事,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这封书信的受众
接下来看这封信的读者。“给帖撒罗尼迦、在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这里的“在……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家人与仆人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保罗这里对上帝的形容,一个是父神,一个是主耶稣基督,我们会发现一些事。身为教会的我们,是在父里面,也在主里面。这意味着什么?
这两个词表明上帝怎样的性情呢?
“父”表明什么?我想,父主要意味着看顾、维系、保护、供应与管教。因此,在父里面,主要指的是我们置于他的眷顾与保护中。
而另外一个是“主”:我们在主耶稣基督里。“主”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字主要指的是权柄、领导与所有权。因此,在主里主要指的是,我们处于他的管辖中,在他的权柄之下,为他所拥有。
换言之,保罗如此问候他们,是要提醒对方,(在天父的看顾下)他们是家人,(而在主的统管下)他们也是仆人。上帝在这里有两个形容:父与主。而教会在这里也有两个角色:家人与仆人。这刚好与我们心灵深处两种需要对应。保罗在这里不只是随意地遣词造句。在开篇,只寥寥数语,他已经在鼓励和坚固我们这些基督徒。只是我们需要放慢脚步,仔细聆听。
三、与我们心灵深处的两种需要对应
有两种需要,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一方面是渴望拯救与帮助,另一方面是渴望目的与意义。我们都需要一位怜悯我们,把我们从罪与悲惨当中拯救出来的天父。我们每一步道路,都需要他的引领,因为我们是如此软弱,随时可能跌到。但是,我们也需要一位上主引导我们,告诉我们怎样才是智慧的选择。我们需要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追求是什么。我们不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在父的庇护下生活。我们也需要一个荣耀的追求,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我们需要一位怜慈的父保护我们。我们也需要一位无所不能的主作我们的先锋、统帅和领袖。
保罗在第1节说,你们是在“在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在父的看顾下;也在主的治理下。前一个称呼让我们得休息,得帮助。而后一个称呼,让我们得到勇气与生活的意义。
因恩惠而得平安
第2节还有更丰富的信息。请留意这节经文又再次重复了父与主这两个称谓。
“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临到你们。”
这里说的是,我们在父神与主耶稣基督里所得着的,是恩惠。父对我们的眷顾是出于恩惠。主对我们的诫命也是出于恩惠。恩典是上帝大能的特性,他喜悦带给我们益处,即使我们没有任何资格配得这些益处。
而若你从心灵深处知道,上帝是眷念你的父,而耶稣是你的元帅和主,上帝与你的所有互动都是在恩典中的互动,那么平安就会在你里面油然而生。“愿恩惠(以及)平安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临到你们。”
我觉得这里的平安不只是个人层面的平安。这平安也是指向教会的。换言之,教会要得着真平安,关键是当中的信徒能忖量上帝父神的身份以及耶稣主的身份,还有这两方面都是基于恩惠。一旦教会成员的眼睛不再注目,心灵也不再思考上帝作为父神的甜蜜、耶稣至高的主权以及恩惠的充盈,那就再没有平安可言了。但愿主能在伯利恒亲自保守我们活在这样的思想中。为此,我决心一定要不断提醒你们想起这些伟大的圣经真理,好叫你们的喜乐满溢。
接下来,保罗在第3-4节中,描述了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光景。我盼望在未来的许多年,伯利恒也能像这里经文所描述的。
“弟兄们,我们应该常常为你们感谢上帝,这是合适的。因为你们的信心格外长进,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在增加。所以我们在上帝的众教会里,亲自夸奖你们,因为你们在所受的一切迫害患难中,仍然存着坚忍和信心。”
三、保罗教导的四个真理
在保罗写的短短两节经文中,他至少希望我们能看见四方面的真理。
1. 基督徒生活的本质
首先,基督徒生活的本质与全部就是信心与爱心。这是保罗在第3节中着重强调的,他为此充满欢喜。他形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格外长进,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在增加”。
信心是我们对上帝恩典的垂直回应。我们相信上帝的眷顾。而爱心则是我们对恩典的平行回应。我们乐意顺服上帝的诫命。这两方面人的回应(信与爱),与前面第1到2节中,上帝的两种形容刚好对应。对父神的眷顾,我们需要用信心接受,而对主耶稣的治理,我们要在爱心中顺服。上帝作为父亲,是我们能全心信靠的。我们相信他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而上帝作为主,是我们能跟随的。我们要在爱的道路上,一路跟随他。
不论保罗这里是否有意将父与信心相连,又将主与爱心相连,这都不影响我们得出最终的结论。那就是:基督徒生活的本质与全部,是我们对上帝的信心以及对身边人的爱心。根据这节经文,衡量伯利恒教会属灵成熟的尺度在于: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是否充分相信上帝?我们对彼此,是否有可见的真诚爱心?
2. 成长的宝贵
保罗在第3节希望我们看见的第二个真理是,成长的宝贵。他不只是说,因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有信心和爱心,所以他感谢上帝。他说的是,这些人的信心“格外长进”,而且他们彼此相爱的心也在“增加”。叫保罗欢喜快乐的,是这些信徒的长进与变化。
这对我们来说,可以算是安慰,也可以算是鞭笞。安慰是因为,我们晓得我们在信心与彼此相爱的事上,远没有抵达我们本该抵达的程度。因此,基督徒生活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安慰,因为我们晓得,我们无须再一刹那抵达完全。可这节经文对我们也是鞭笞,因为我们在许多本能够好好成长的事上,表现得很失败。有时,我们消灭了圣灵的感动与提醒。
3. 上帝恩典的大能
这段经文的第三个真理,能防止我们自以为是,以信心的长进居功自傲或夸耀我们爱心的增多。不论我们如何长进,这些最终都是归功于上帝的恩典——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真理。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保罗在第3节说,他为帖撒罗尼迦人信心与爱心的长进,感谢上帝,“这是合适的”。而感谢上帝,之所以“合适”,当然是因为这些工作本来就是上帝作成的。
所以,我们才说,如果一个基督徒的生命,见不到任何成长的迹象,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叫我们生长的是上帝,而上帝也命令我们成长(彼后3:18),那么我们在信心与爱心上停滞不前,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我们的生命中并没有上帝。我们只是自欺欺人地以为,我们已经得救归信了,而且有圣灵内住。第二种可能是,我们暂时的忤逆,让圣灵过于忧伤,以致全能的上帝,甚至许可他成圣的工作遭到我们抵挡。
啊,多么希望我们能竭力追求信心上的长进啊,还有我们彼此相爱的心!我们没有人已经完全做到了。而既然你我还活在这个堕落世界的污水中,不奋力向前游,必然意味着我们在往后漂移,而这条河的后面就是毁灭。所以,让我们大家都效法帖撒罗尼迦信徒,竭力使用各样的蒙恩管道,叫我们能在信心上长进,彼此相爱的心也愈发增多!
4. 在迫害与患难中的信心与爱心
第3-4节的第四个真理是,我们的信心与爱心完全可以在迫害与患难中日益加增。第4节说,保罗曾在众教会中,夸奖帖撒罗尼迦信徒在迫害患难中的坚忍与信心。
我们不仅能在面对迫害时,活出坚忍与信心。保罗进一步指出,这正是上帝的设计与计划。他因此展开一个主题,集中诠释这个话题直到第10节。我们将在接下来时间,来看保罗的这个主题。
四、上帝所计划的迫害与患难
保罗在提及帖撒罗尼迦信徒在迫害患难中的坚忍之后,紧接着在第5节指出,这是“上帝公义判断的明证”。我认为,这里的意思是,信徒所受的患难也是上帝公义与正确的判断。上帝对万事拥有完全的掌控,甚至连不信之人恶意的罪行,也属于他圣洁公义的判断。
这段经文以及很多其他类似经文,非常清晰地向我们显明,上帝随己意统管罪人的行为,但他在这些事上却没有罪过。迫害信徒是犯罪,但在上帝智慧、圣洁与主权的手中,这些却成为显明他公义判断的证据。如果这些行为表达的是人的不信,那表达的就是罪。可若它们要表达的是上帝的判断,结果却是公义。
从三方面看,上帝的计划是公义的
保罗接下来的经文,就是要表明,为何上帝使用迫害,却显明他的判断是公义的。这当中有三部分内容。也就是,保罗告诉了我们三个理由:为何上帝借着迫害患难,命定他的百姓受苦,这是公义的判断。
1. 目的
首先,这是公义的,因为这么作的目的是为了叫不圣洁的人成为圣洁,配得上上帝的国。上帝如此计划,不是为了惩罚信徒,而是为了炼净他们,提升他们的信心,如同在火中炼金子(就像彼得在《彼得前书》1:7所说)。这正是第5节所说的,“这(迫害与患难)正是上帝公义判断的明证,使你们可以算是配得上他的国;你们也是为了上帝的国而受苦”。
上帝叫他的百姓在迫害中受苦,是为叫他们在末日能算是配得上他的国。这当然不是说,我们有资格上天国。这里的意思是,我们能够与这样的身份相配。人非圣洁(当然不是完美的圣洁),不能见主的面(来12:14)。而上帝主要是借着患难来管教我们(来12:3-11),好叫我们里面能有圣洁(来13:21)。
所以,我们如何回应患难是至关重要的。患难是上帝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天国训练班。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17说,患难能叫我们得着永远、极重无比的荣耀。而在《罗马书》8:17中,他说,我们“我们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而在这一切中,我们别忘记了这封书信的开头。这位公义圣洁的上帝,他对罪恶深恶痛绝,甚至不惜花一番苦功夫把我们里面的罪炼净。就是这位上帝,他也是我们的父。他爱我们,晓得我们身体的构造,知道我们不过是尘土。但《希伯来书》12:5说,“主所爱的,他必管教;他鞭打所收纳的每一个儿子”。
所以,保罗说,上帝命定他的百姓在迫害中受苦,这是公义的判断。首先的原因是,他的计划是慈爱的,是圣洁的。他正在训练本来不适合的人,能配得上领受他天国里的圣洁喜乐。
2. 上帝应许要报应他的敌人
保罗在这件事上,给出的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看似占上风的邪恶势力,将来必沉沦。到那时,胜负要逆转,施加灾害的人要成为俘虏。这是第6节的内容:“上帝……以灾难报应那些把灾难加给你们的人”。
恶人迫害信徒,这当中充满了不公义,就像当初恶人把耶稣钉十字架。但曾经上帝掌控一切,如今依然是这样。他必显明这一切都是公义的,因为到头来,施行灾害的,反要受灾害。上帝要向所有不信的人追讨公道。
3. 上帝应许为他的百姓伸冤
最后,保罗的第三个理由是,所有受患难的人,将来必得以伸张正义,在主从天上显现的日子,享受安息与喜乐。这是第7节的内容。这节经文与第6节合在一起告诉我们,上帝不仅要以灾难报应那些加灾难给信徒的人,他也要“(在)主耶稣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显现在火焰中的时候,使你们这些受灾难的人,可以和我们同享安息”。
所以,论及不信的人对基督徒施加灾难这件事,上帝的判断如何公义,保罗总共说了三方面。我盼望你们不只是把这些当作罕见的圣经故事。保罗希望我们能认真思考这些关乎上帝、患难以及基督再临的真理。这样,若我们果真为他的缘故受苦,我们对他能力与恩典的信心能变得更强大,我们彼此相爱的心也能增多。保罗这里所教导的,正是我们在患难中,如何增加信心与爱心的关键。
五、总结患难在上帝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总结一下前面所说的。
首先,所有患难都是为了叫我们配得上上帝的国度——对我们的天父而言,我们长远的圣洁,远比此刻短暂的舒适更宝贵。
其次,最终邪恶势力不能夸胜。所有藐视福音的人最终要沉沦。第8节到第9节描绘了他们凄惨的结局。上帝要“报应那些不认识上帝、不听从我们主耶稣的福音的人”。他们要永远毁灭,而且再不能见到主的面与他权能的荣光。
最后,上帝受苦的百姓最终必得着恩赏。第10节告诉了我们这个特权:主要来,“在圣徒身上得着荣耀,又要在所有信徒身上受到尊崇”。再不会有患难了。上帝的国度已经来临。教会经过重重试炼,算是配得的。真理的仇敌要永远沉沦。圣徒要得着永恒的安息。而耶稣基督要在他的宝座上,得着荣耀,直到永永远远。
来源: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原文为约翰·派博牧师的讲章,由陈晨姐妹翻译。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