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将你的信心,建立在神的话语上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合,记载了一个跟信心有关的故事,叫做空城计。
空城计的主角是诸葛亮。他在西城县,身边无一大将,只有2500名士兵;但是,司马懿却带着15万大军来攻打西城。
于是,诸葛亮吩咐众人将西城县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都打开。紧接着,他自己登上城楼,焚香弹琴。
司马懿见到诸葛亮悠然自得的样子,便说:“诸葛亮生平谨慎,必不会冒险。他能在城楼上焚香弹琴,说明城里一定有重兵埋伏。”于是,司马懿便率领15万大军远远退去。
司马懿拥有15万大军,却没有信心攻打西城,甚至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组织,说明他把信心建立在错误的对象上。
司马懿不是把他的信心建立在真实的情报——诸葛亮只有2500名士兵,自己却有15万。司马懿把信心建立在错误的对象上——他以为诸葛亮生平谨慎,不会冒险,肯定有埋伏。
结果,司马懿得出的结论就是: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失败,而不是得胜。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把信心建立在错误的对象上,虽然我们看起来很有信心,实际上我们是真正的缺乏信心。
在《约翰福音》前4章,使徒约翰告诉我们有两种信心:第一种,是基于神迹的信心;第二种,是基于神话语的信心。基于神迹的信心,本质上就是缺乏信心;基于神话语的信心,才是真信心。
第一,基于神迹的信心
在《约翰福音》第2章,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使徒约翰说:“有许多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约2:23~24)
在原文,许多人信耶稣的“信”和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的“交托”是同一个词。使徒约翰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许多人因为神迹相信耶稣。然而,耶稣却不相信他们的信。
在《圣经》中,有很多人因为神迹相信耶稣。当耶稣变水为酒的时候,有人相信耶稣;当耶稣医病赶鬼的时候,有人相信耶稣;当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时候,有人相信耶稣。但是,因为神迹相信耶稣,是远远不够的。
若有人因为耶稣施行神迹相信耶稣,最终,他也会因为有一天耶稣不施行神迹而否认耶稣。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就限制自己施行神迹的能力。他不从十字架上下来,他也不叫父派十二营天使拯救他。因此,那些欢迎耶稣,期待更多神迹的人,最终因为耶稣没有施行神迹而高声羞辱他。
曾经,我听过很多人向神许愿:“如果耶稣赐给我五百万,让我衣食无忧,我就相信耶稣;如果耶稣治好我的某种疾病,让我健康活着,我就相信耶稣。”
其实,这样的人,相信的不是一位为他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们相信的是一位能够满足他们心里各样欲望的耶稣。
或者更直接地说,这些人相信的根本不是耶稣,而是神迹。只要有人能够为他们施行神迹,这个人哪怕不是耶稣,也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基于神话语的信心
基于神迹的信心,虽然有其作用,但是远远不够。比起基于神迹的信心,我们更需要基于神话语的信心。
在《约翰福音》第4章,有个大臣的儿子患病,几乎要死。于是,他来寻求耶稣的帮助。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约4:50)
这里的“回去吧”,带着强烈的命令的字眼。大臣本来希望耶稣能够到他家里,给孩子把把脉,开点药方,做个祷告。然而,耶稣什么都没做,就命令他:“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约4:50)
接下来的经文告诉我们:“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
原先,这位大臣是因为耶稣能够行神迹来找耶稣,他希望耶稣行神迹医治他的儿子。现在,这位大臣的信心发生了变化。他的信心,开始建立在耶稣所说的话上。
神迹,神迹,最重要的是神,而不是迹,任何基于神迹的信心,都应该引导我们转向基于神话语的信心。
在《圣经》中,耶稣会行神迹,其实撒但也会行鬼迹。撒但可以通过超自然现象将万国的荣华展示给耶稣看,撒但可以通过超自然现象使信他的人名利双收。
如果我们只是相信某种能够祝福我们,医治我们的超自然现象,那这种信心可能不是真信心,而是完全没有信心。
就如同空城计中的司马懿,他把信心建立在错误的认知和情报上,就不再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诸葛亮,而是相信自己一定会败给诸葛亮。
我们也一样。当我们把信心建立在某些超自然的现象上,当我们经历某些神迹,我们以为自己信心稳固,其实那根本不是真正使人得救的信心。
得救的信心,不是基于超自然现象;得救的信心,乃是基于耶稣还有耶稣所说的话,所做的事。
在伊甸园里,夏娃相信撒但的话而跌倒;在旷野四十昼夜以后,耶稣却始终相信神的话,这帮助他胜过试探。
愿我们都将自己的信心,建立在神的话语上,这是我们的稳固根基。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