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如何松开紧紧抓住金钱的手?
某个晚上,大约十点钟左右,一位可怜的男士来找戴德生。他对戴德生说:“我妻子快死了,请你到我家去祷告。还有我们一家正在挨饿,你能不能施舍一点?”
戴德生心里充满犹豫和挣扎。此时此刻,他所有的家产就只有那块价值二先令六便士的硬币。如果他把这块硬币给出去,就意味着接下来他要挨饿了。
当戴德生随着男士走,他首先看到一道破旧的楼梯。走上楼梯,他进入一间残破不堪的小房间。小房间内有什么?戴德生说:“映入眼帘的,真是令人心酸。四五个面黄肌瘦的小孩散立在屋内,明显是长期挨饿的结果。破烂的床上躺着那软弱无力的母亲,旁边是个刚出生才三十六小时的婴孩在微弱的啼哭。”
到了地点,那位可怜的男士就邀请戴德生祷告。可是,戴德生喉咙打结,怎么都祷告不出来。在祷告时,他感到巨大的拦阻。没有给出的那块硬币,成为戴德生最大的重担。当戴德生开口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他的良心就在对他说:“你这个伪君子。”
有钱,但是不愿意施舍给最需要的人,成为戴德生最大的痛苦;有钱,但是不愿意施舍给最需要的人,成为戴德生最大的重担。这痛苦,夺去他属灵的喜乐;这重担,拦阻他畅通地向神祷告。
在经过剧烈的挣扎以后,戴德生把手伸进口袋,把自己所有的家产,就是那块价值二先令六便士的硬币给这位可怜的男士。当把钱给出去的时候,戴德生说:“此刻,喜乐如潮水涌溢我的心灵。……我很清楚记得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就如同我的钱袋一般轻盈。在漆黑寂静的街上,我的耳畔不停地响着我无法抑制的赞美歌声。”
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当我们拥有很多的时候,其实我们失去的更多。有很多人,他们拥有很好的工作,很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却失去了亲情,失去了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
当我们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这些东西其实反过来也在拥有我们。在《马可福音》第10章,有一位少年官,他是个财主。他跑过来,跪在耶稣面前,对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
对这位财主来说,他大概什么都不缺了。他可以毫无顾虑地追求属灵的事。关于旧约律法,他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可10:20)
但是,他不明白。当他拥有很多财富的时候,这些财富反过来也在拥有他。这些财富,纵然可以帮助他毫无顾虑地追求属灵的事,但是,这些财富,也在拦阻他完全地追求和顺服属灵的事。巨额财富,成为这位少年官的重担,让他没办法舍下一切跟随耶稣。
耶稣看出了这一点,就对这位少年官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10:21)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2)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挑战,戴德生可以经历喜乐如潮水涌溢的甘甜,而这位少年官最终的结局却是忧忧愁愁?因为他们对福音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经历。
少年官无法变卖一切跟随耶稣,不仅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更是因为他还不认识福音,还没有经历福音。换言之,这位少年官,还不认识那位“真正的少年官”,就是耶稣基督。
在《马可福音》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耶稣对这位少年官充满爱和怜悯。面对少年官的回应,圣经告诉我们,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可10:21)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表明耶稣对这位少年官的认同。耶稣仿佛是要告诉这位少年官:“你知道吗?我才是真正的少年财主。我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财富。但是,为了你,我甘愿变卖一切成为贫穷,为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我已经为你舍弃无比丰富的一切,你现在愿意舍弃无比渺小的一切来跟从我吗?”
面对金钱的挑战,我们作何抉择,取决于此时此刻,我们把什么视为最美的,最好的。如果我们把金钱视为最美的,最好的,我们就会紧紧抓住手里的金钱,不愿放手。但是,当我们把耶稣的救恩,顺服所带来的甘甜视为最美的,最好的,我们就会甘愿放下手中的金钱,去抓那救恩所带来的喜乐和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缺少戴德生所描述的那种“喜乐如潮水涌溢我心灵”的经历,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像戴德生那样在剧烈的挣扎中选择顺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耶稣的救赎,对耶稣这位真正的少年官,他为我们变卖一切,并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实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历。
如果马云为了我变卖一切成为贫穷,我大概可以确信两件事。第一 ,他一定很爱我;第二,他一定会把一种比钱更美好的东西给我。否则,他不需要变卖一切,他把他的一切给我就可以了。
同样,耶稣为我们“变卖天上所有的财富”,除了显明他对我们的爱之外,更显明他要把一个比财富更重要,更美好的东西赐给我们,那就是罪得赦免的救恩。
愿我们都更深认识这更重要,更美好的救恩,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松开紧紧抓住金钱的手,立志过一个爱他,跟随他,顺服他的生活。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