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解决罪,还是解决罪带来的后果?
有个小偷,因偷窃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争取任何可以减刑的机会。他盼望出狱。但是,出狱后,他继续偷窃。结果,他再次因为偷窃被捕入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若只想解决罪带来的后果——被捕入狱,而不想解决罪本身——偷窃,他会一直活在罪和罪的审判中。在撒母耳记上第六章,我们看见无论是外邦非利士人,还是神的百姓以色列人,他们都只想解决罪带来的后果,而不想解决罪。
撒母耳记上第六章开头告诉我们:“耶和华的约柜在非利士地七个月。”(撒上6:1)
整整七个月,上帝没有停止过攻击非利士人。圣经告诉我们:“神的手重重攻击那城,城中的人有因惊慌而死的;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疮。”(撒上5:11~12)
七个月的瘟疫,对非利士人来说,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他们想要急切地消除这个瘟疫。
非利士人发现,无论耶和华的约柜到哪座城市,耶和华所降的瘟疫就临到那座城市。因此,他们想到解决瘟疫的方法,就是把约柜送走。
非利士人想把约柜送回以色列地,不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也不是因为他们开始尊崇耶和华,而只是因为他们急切地想要逃脱罪的后果——瘟疫。
非利士人的祭司劝他们的领袖说:“若要将以色列神的约柜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给他献赔罪的礼物,然后你们可得痊愈……并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或者他向你们和你们的神,并你们的田地,把手放轻些。”(撒上6:3~5)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非利士人把约柜送回去,非利士人归荣耀给神,都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上帝高抬贵手,免除瘟疫。
换言之,非利士人,只是想解决他们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却根本不想解决罪。这种模式让他们世世代代都处在神的震怒和审判中。
同样,撒母耳记上第六章余下的经文也告诉我们,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一样,他们也只是想解决罪带来的后果,却不想解决罪。
当非利士人把约柜送到伯示麦以后,伯示麦人却不敬畏耶和华。民数记第四章规定,以色列人不得随意观看圣所。经文说:“他们连片时都不可进去观看圣所,免得他们死亡。”(民4:20)但是,伯示麦人却擅观神的约柜。这里擅观,含有观看约柜里面东西的意思。
伯示麦人擅观神的约柜,表明他们对神的轻看和藐视。因此,神也审判他们,击杀他们70人。
问题是,面对神的审判,伯示麦人也不想要悔改,他们不想解决自己的罪,只想解决罪带来的后果。因此,他们像非利士人一样,也要把约柜送走。
罪人的特征,就是只想解决罪带来的后果,却不想解决罪本身。非利士人是这样,以色列人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当我们因罪受苦,我们通常是因为受苦向神悔改,而不是因为自己犯罪得罪了神向神悔改。
大部分时候,我们向神悔改,都带着功利的目的。我们悔改的目的,是希望上帝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而不是祈求神的话语持续在我们心里动工,使我们有能力胜过罪,治死罪。因此,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悔改向神悔改。
最近,我向某个人道歉。我做错事,向他道歉,我的目的很简单,让这件事早点过去,不要再影响我。
有个牧师很爱我,所以非常勇敢地提醒我:“我道歉,其实只不过是想解决事情,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行为上悔改,做得天衣无缝。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依然刚硬不顺服神,上帝管教的手不会停止在我们身上作工。
非利士人一刻不悔改,灾难就一刻不停止,直到上帝完成他的目的。我们一刻不悔改,上帝管教的手也一刻不停止。
小偷因为想要摆脱牢狱之灾“悔改”,却不想彻底改掉偷窃的恶习。最后,他还是会因为偷窃被捕入狱。凡是因为想要摆脱罪的后果而“悔改”的人,最后,他还是会因为犯同样的罪承受神的审判。这种虚假的悔改,极有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灵魂。
因此,对我们来说,最要紧的不是解决罪的后果,而是解决罪。愿我们都更认识自己的心,真正从心里向神悔改,而不是只在行为上悔改,更加不是连在行为上悔改都没有。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