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你的计划里有受苦吗?
曾经,有位宣教士来请长老为他祷告。他递给长老一张小纸条,对他说:“长老,请你为我祷告,让我明白神的心意,知道往哪个地方去宣教。”
但是,长老皱了皱眉头,对他说:“可是,我为你祷告的地方不在这张小纸条里怎么办?”随即,这位宣教士就请长老暂停为他祷告。原来,他递给长老的小纸条里,写的都是很舒服,至少是相对舒服的宣教地点。
有时候,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宣教士喜欢去美国宣教,喜欢去北京、上海宣教,却不喜欢到小城市宣教。据说,北京某机构差派10位同工去美国进修神学,平均只有1位同工回到中国牧会。另外9位,都说神呼召他们在美国牧会。这透露出,在很多人的计划里,没有受苦这个选项。
我的计划里没有受苦。所以,找配偶的时候,我想得都是她可以给我带来哪些益处,她可以怎样满足我的需要。我的计划里没有受苦。所以,找配偶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去思考,我可以怎样更好地爱她,服侍她,帮助她更深认识耶稣和经历耶稣。
我的计划里没有受苦。所以,找教会的时候,我想得都是教会可以给我带来哪些益处,教会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服侍我和造就我。我的计划里没有受苦。所以,找教会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去思考,我可以怎样更好地在一间“糟糕”的教会委身,服侍和成长。我的计划里没有受苦。所以,我找教会的标准就是可以怎样得到,而不是可以怎样付出。
对每个信主的基督徒来说,我们都需要很深地去思考一个问题:“我跟随耶稣,除了得到,还有没有舍下、受苦、背十字架的立志在心里?”
在《马可福音》第8章,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8:34)十字架,是耶稣为我们受苦的最高峰。问题是,耶稣为什么不断向门徒强调这句话?因为门徒的计划里没有受苦。
在《马可福音》第8章,当耶稣预言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可8:31)门徒的反应是什么?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听见耶稣的话,就“拉着他,劝他。”(可8:32)
彼得知道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但是,对于弥赛亚,彼得的理解是得胜的君王,是要像大卫和所罗门那样建立盛世皇朝的君王。这样的君王,能够给彼得带来足够的荣誉和地位。这样的君王,能够给彼得带来高枕无忧的生活。
但是,耶稣却对自己有不同的理解。他说他是得胜的君王。但是,他的得胜,不是通过战胜罗马帝国取得的;他的得胜,是通过受苦,通过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取得的。
耶稣的计划里,充满受苦。从他降生在冰冷的马槽,到他被钉十字架,他的一生,都在受苦。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
但是,彼得的计划里,却没有受苦。他跟随耶稣,是为了得着什么,而不是为了失去什么。所以,他无法忍受一个受苦的耶稣。他必须阻止耶稣,继续他受苦的计划。
然而,耶稣继续对彼得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可8:34~35)
C.S路易斯对这节经文有独到的理解。他在《返璞归真》里说:“要毫无保留。你尚未放弃的东西没有一样真正属于你,你身上尚未死去的东西没有一样能从死里复活。”
耶稣的话,其实是在提醒彼得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是他紧紧抓在手里,不愿意放弃的。这些东西,将来不仅都会失去,最终还有可能要了他的生命,就是灵魂。”
在非洲的刚果,人们发明了一个小小的装置,专门捕猎猴子。猎人会在地下埋一个葫芦,里面放一些花生,葫芦的开口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假如猴子紧抓花生,手就拿不出来。所有不肯放弃花生的猴子,全部都会束手就擒。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手里紧紧抓住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不愿放弃控制权,不肯让上帝来掌管?跟随耶稣,意味着为耶稣舍己,为耶稣受苦,像耶稣那样道成肉身。跟随耶稣,意味着我们彻底放下自己根据自我所追求的那种毫无苦难的生活。
一双紧握的手,没办法跟随耶稣。愿我们都摊开双手,就是舍下一切来跟从耶稣。虽然前面有十字架,但是在十字架的耶稣那里,我们会得着更深的平安和喜乐。
求主怜悯我们,以此时此刻的彼得为警戒,督促自己以一种合神心意的方式来跟随耶稣。
-1-300x300-1.jpg)

留言
匿名 / 2021-08-23 23:06:00
匿名 / 2021-08-23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