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他们越接近胜利,他们就越接近一败涂地
在《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被称为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采用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
他先是让赵云假装败退,然后再让刘备上场,继续假装败退。敌将夏侯惇以为刘备军都是老弱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击败。因此,他信心满满,以为胜利在望,不顾一切地往前追击。
结果,在一声炮响以后,诸葛亮所埋伏的精兵从四面出来,用火攻击夏侯惇队。最后,博望坡之战以夏侯惇队一败涂地而告终。
无论在军团作战中,还是在信仰上,我们都很容易判断失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敌人胜利在望。实际上,他们已经离一败涂地不远。换言之,他们越接近胜利,他们就越接近一败涂地。因为我们的神,是独掌万事的神。
在撒母耳记上第五章,我们看到一群非利士人,他们以为胜利在望,其实不过是一败涂地。他们战败了以色列人,他们俘虏了约柜,他们以为已经胜利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们被神审判的开始。
当非利士人战败以色列人,将神的约柜从以便以谢抬到亚实突以后,神就开始审判非利士人。撒母耳记上第五章,作者四次用“神的手”开始记载神的审判。
第一次,“耶和华的手重重加在亚实突人身上,败坏他们,使他们生痔疮。”(撒上5:6)
第二次,“因为他的手重重加在我们和我们神大衮的身上。”(撒上5:7)
第三次,当约柜被从亚实突运到迦特以后,圣经说:“耶和华的手攻击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惊慌,无论大小都生痔疮。”(撒上5:9)
第四次,当约柜被运到以革伦以后,圣经说:“原来神的手重重攻击那城,城中的人有因惊慌而死的;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疮。”(撒上5:11~12)
在撒母耳记上第五章,圣经除了特意记载四次“神的手”以外,还特别地记载了约柜的移动轨迹。
第一,约柜从以便以谢被移动到亚实突。
第二,约柜从亚实突被移动到大衮庙。
第三,约柜从大衮庙被移动到迦特。
第四,约柜从迦特被移动到以革伦。
这里约柜“被移动”的四次重复说明非利士人的心态,他们以为约柜已经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可以任意待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圣经告诉我们,非利士人虽然可以“任意”对待约柜,但是,上帝也可以随着己意审判他们的“任意”。
上帝对非利士人和大衮的审判,表明神才是至高的神。非利士军队不能永远得胜,大衮神也不能永远得胜,惟有我们的主耶和华,才是掌管天地宇宙的独一神。
有时候,当我们看见教堂被拆,十架被毁,我们以为撒但节节胜利,而我们的神似乎无动于衷。这个时候,我们充满灰心、失望、沮丧。
我们灰心、失望、沮丧,都是因为我们只是看见“教堂被拆,十架被毁”,而没有看见“掌管一切,审判一切”的上帝。如同曾经的以色列人,他们如果只是看见“约柜被虏”,他们就没有盼望;但是,如同他们看见耶和华如何在非利士人中,如何在大衮庙中施行奇事,独掌王权,他们就会更深地相信和倚靠我们独一的神。
有时候,我们灰心、失望、沮丧,其实是在表明我们不相信神是“掌管一切,审判一切”的神。
据说,马丁·路德在威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以后,就被罗马教廷定为异端。既要面对来自教廷的压力,又要面对群众的非议和责难,马丁·路德一度陷入极度的迷惘之中。
有一天,马丁·路德正在书房里无精打采地翻书,他妻子走了进来,头戴黑纱、身着丧服。见此情景,马丁·路德大惊,问道:“是谁死了?”妻子答道:“上帝死了!”路德听后顿时大怒:“上帝怎么会死?他是永恒的上帝,昔在、今在、永在!”他的妻子镇定地说:“既然上帝没有死,你为什么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呢?”此话一出,路德立即从书桌前起来,仿佛突然间获得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认识神是一位昔在、今在、永在并且掌管万事的神,可以让我们在灰心丧气的时候,获得巨大的力量,继续为主作工。
撒母耳记上第五章让我们看到,所有敌对神的势力,无论是埃及法老,还是非利士人,他们的胜利只不过是暂时的。或者说,如同《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在博望坡攻打刘备军一样,他们越接近胜利,他们就越接近一败涂地。
这给我们信心和盼望,哪怕敌对势力再强大,我们受的压迫再重,耶和华都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