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走义路,还是走易路?
在《使徒行传》21章,关于如何看待神的旨意,保罗和众人有极大的分歧。保罗想要去耶路撒冷,但是先知和门徒都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
首先是门徒,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4)
其次是先知亚迦布,他预言保罗上耶路撒冷一定会被捕。因此,众人继续“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12)
然而,保罗不听众人的苦劝,毅然决然踏上了去耶路撒冷的路。最后,预言成真,保罗被捕。可以说,对于未来,保罗选择了一条对他来说更不容易的路。
有很多人非常困惑,连先知都预言保罗去耶路撒冷一定会被捕,那他为什么一定要去?到底是保罗更知道主的心意,还是众门徒更知道主的心意?
答案当然是保罗。我们要特别注意,在生命的各种景况中,表面看来是耶和华引导的情况,却可能正是来自撒但的试探。
关于要不要去耶路撒冷,保罗和众门徒的判断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众人劝保罗不要去,是根据去的结果来判断。如果去,很安全,那就去;如果去,很危险,那就不要去。
但是,保罗去不去,是根据神的心意来判断。他的使命是传福音。因此,保罗不是根据安不安全,而是根据能不能使福音广传来判断的。如果去耶路撒冷,能够使福音广传,那他是否被捕,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根据事情结果对我们自己是否有利来做判断,而应该根据事情本身是否合神的心意来做判断。
在《撒母耳记上》第24章,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大卫和他的跟随者当中。
当时,大卫躲避扫罗,藏在岩石洞里。恰巧,扫罗要大解,孤身一人进了大卫所藏的岩石洞。于是,跟随大卫的人,就把这看为是神的旨意,他们对大卫说:“耶和华曾应许你说: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时候到了。”(撒上24:4)
大卫跟随者的意思,是要大卫杀死扫罗,好取代他登基作王。但这是神的旨意吗?显然不是!
上帝把扫罗交在大卫手里,上帝的心意可能是让大卫释放扫罗,而不是杀死扫罗。上帝把扫罗交在大卫手里,上帝的心意可能是通过“割袍”的方式拯救大卫,而不是通过“击杀”的方式拯救大卫。
当然,这些都比较属于神奥秘的旨意,我们不能过度揣测。但是,神明确的旨意,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不可杀人”的诫命。
关于要不要杀扫罗,大卫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撒上24:6)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神的旨意是什么。但是,我们一定知道,神的旨意不是什么。神的旨意一定不是大卫随从所建议的那样,杀人夺位。
对大卫来说,不杀扫罗,显然比杀扫罗风险要大很多。但是,如同保罗一样,大卫坚定地选择了义路,而不是易路。
保罗的故事,大卫的故事,都把我们带进那个真正的故事,就是耶稣的故事。
在《马太福音》第8章,当耶稣预言说自己要受许多的苦,并且被杀时,圣经记载:“彼得就拉着他,劝他。”(太8:32)
面对彼得的拦阻,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8:33)
保罗、大卫和耶稣的故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他们因为顺服主,都要面临死亡的威胁;第二,在顺服主这件事上,他们都遭遇门徒主动的反对;第三,他们都没有陷入试探,最后都做了正确的决定。
不同的地方在于:保罗顺服,带来的结果是福音广传;大卫顺服,带来的结果是“无罪登基”;耶稣顺服,带来的结果,则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灵魂得救。
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保罗和大卫的顺服,带来的益处只是暂时的;耶稣的顺服,带来的福分则是永远的。
因为耶稣的顺服,我们已经被拯救脱离死亡。并且这种拯救,不是一时的,而是永远的。这让我们活在更深的平安和喜乐中。
如今,在基督里,我们不再惧怕死亡。因此,我们也更加能够克服死亡的恐惧,顺服耶稣。
当走义路和走易路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知道,最难的路,耶稣已经为我们走过了。哪怕因为走义路,我们必须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们也知道,耶稣已经除去死亡的咒诅,带给我们永生的盼望。
因为耶稣的拯救,我们活在完全的平安和喜乐中。这种平安和喜乐不是建立在物质的丰富,身体的健康,环境的舒适上,而是完全建立在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上。
这种因耶稣拯救带来的平安和喜乐,让我们有勇气,有信心面对任何因为顺服主所带来的艰难。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