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下集)| 明白圣经系列6
在上一次的聚会中,我们探讨了圣经中不同种类的语言形式和各种文学体裁,可能会在释经中造成哪些问题,我上次来不及讲完所有我们该了解的文体,所以今天我们要接着上次的进度来讲,下次才会继续讲其他重要的释经原则。
我们先来祷告。我们的父,我们的上帝,若没有你话语中真理之光的照明,我们就只能在黑暗中游荡,盲目地探索,求你使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有足够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解释你的话语,好让你话语中的光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照耀,奉耶稣的名,也为了祂的荣耀,我们祷告,阿们。
有个特定的文体十分难处理,我们发现这个文体,经常与希伯来文诗词有密切的关联,也经常与其他种类的民族诗词有关联,我说的就是“人格化”这个概念。“人格化”,我们英文的诗也有这种文体,你从名称就能看出人格化的意思了,就是以形容人格的方式来形容不是人的物件,把人格赋予在没有生命的事物上,不是像卡通那样,而是像诗词。
举例来说,大卫的诗篇就真的大量使用了人格化,当他欢喜快乐地颂赞上帝得胜的时候,他会说类似这样的话:当那天,群山都要拍手、跳舞,树木也要歌唱,我们会以为群山能够长出手臂来拍手吗?或者长出脚来,在那边跳民俗舞蹈?当然不会。这是诗,这就是人格化,把人的特征、特性给加在不是人的物件上。人格化与其他种类的比喻都有个共同点,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通常我们在圣经中见到它们时,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那是人格化的用法。
但总是有少数的例外情况,有些经文的文体是非常难以区分与辨认的。你可以想想看有个关于两个故事的争议,这两个故事,也可以说是旧约的两个层面,都是有关人格化这个文体的。其一,就是旧约中巴兰的驴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巴兰正骑着他的驴子,走在一条非常窄的小路上。突然,主的使者站在驴子面前,天使手中拿着刀,挡住了驴子的去路,驴子可以看见这位天使,但是骑驴子的巴兰却看不见,于是巴兰就以为这只驴子之所以不往前走,是因为牠就是一头顽固又难驾驭的驮兽。于是巴兰就开始斥责驴子,快走啊,笨驴!为什么不往前呢?他一直用杖打这头驴子,驴子还是不往前走,驴子宁愿摔下悬崖,也不敢撞上那位天使。最后,这只驴子竟然回头对牠的主人说:“我向你行了什么,你竟打我这三次呢?”
读到这段经文的人,都很惊讶驴子竟然会说话,我们到底该怎么解释这段记载呢?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人说这只是单纯的人格化而已,但这种观点有个问题,就是巴兰的驴子讲话这件事,并不是写在诗词的架构之中的,记载这个事件的段落,非常符合“史话”这种文体的所有特性,是很单纯的史话。它没有韵律,没有诗词的形式,所以我们并不会预期人格化的使用出现在这里。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看过动物会讲人话,有些人把这当作虚构的故事或是一段没意义的废话,因为这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他们认为驴子讲话的这段经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违背了自然定律,驴子并不会讲话,所以这肯定是个粗糙的错误,这又牵涉到人们对神迹奇事的观点了,只要是超自然的事情,他们一律反对,这是对经文的藐视。
在你认定这节经文是可信或不可信之前,容我提醒你,不管它讲的是不是真的,你都不该用有先入之见的哲学观念来判断它,你应该要先认清楚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它要说的是什么,如果有个路人突然对我说他的驴子会讲话,我可能不会认为他说的是真的。但在我纠正他之前,我得先厘清他这句话究竟是要向我表达什么,其实我认为驴子会讲话,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天我们都时常见到很驴的人在滔滔不绝。
还有另一种文学类型,这种文学类型具有一些史话的特质,有时是以散文的方式写成的,但它里面却有一些会讲人话的动物,例如伊索寓言,这种文体是用来倡导道德议题的,所以有些注释家看到巴兰的驴子这件事,就说这是圣经中的寓言故事,它并非不真实,它之所以把巴兰的驴子写成会讲话,目的是要传达有关伦理道德的事。我认为这种论点还比较可靠一点,总比只因为它有超自然的部分,就对它嗤之以鼻还好。虽然持这个观点的人并没有把它视为胡说八道,但我还是反对把它视为寓言,因为只要更仔细地去察看这段经文,就会发现它是散文,它并没有寓言故事所该有的特质。符合寓言的,就只有驴子讲话那一段而已。其余的部分都强烈暗示说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就是在那天,上帝让一只驼兽,一头普通的驴子开口说话,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自己去研究了。
我在这里只是想指出文体的辨认有时是不太容易的。如果你觉得这段经文还不足以令你困惑,那我们来看一段比这还更具争议性的经文,这段经文中的动物拥有与人相像的特性。在旧约最前面几章的内容,创世那一段,就是创世记第3章,人类堕落那边,这是圣经中最重要的记载之一。因为这段记载帮助我们从圣经与神学的角度去解释人类的堕落、罪的本质以及死亡的本质,也说明了人类对救赎的需求。
对基督教信仰与神学来说,对于这段记载的正确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在关于人类堕落的记载中我们遇到了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本来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有一天,那只蛇出现了,牠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牠跑进伊甸园,甚至讲起了人话,跟亚当、夏娃讲起话来,这让我们纳闷不已,蛇不会讲话啊,所有已知的蛇类都不会讲话。有些鹦鹉和九官鸟会讲话,有些受过训练的动物也会模仿人类的声音,也许有天海豚也会讲话。但据我们所知,蛇并无法像人类一样讲话,有人说:其实不是蛇在讲话,而是魔鬼透过蛇来讲话。
但这引发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人指着圣经文学的这一个层面,批评说:圣经的内容打从一开始就不是真实的,只不过是传说或神话故事而已,所以历史上并没有亚当这个人,也没有堕落这回事,因为这段经文有很明显的非史实成分存在。这个问题与我们之前遇到的问题都一样,我们要先问:圣经是不是在宣称这是一个真实事件,有真实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背景?以及那些提出质疑的人,是不是本身就不相信上帝?他们不相信超自然的造物主有能力行神迹,这是一种问题。
另一种问题,有没有可能一个属于保守派、也相信神迹奇事的人,他相信童女有可能怀孕生子,也相信水可以被变成酒,他相信上帝可以让一头驴子讲话,也相信魔鬼可以让蛇讲话,他对超自然的部分并没有异议,这种人当中有的是思绪清晰、博学多闻的学者,他们对这段经文却感到百思不解,说:我们不确定圣经在此想要教导的是什么,我们甚至不确定,圣经是不是在表达说这是历史事件,有可能是这样。
在我回答之前,我先讲一下在几年前的荷兰,有个争议,这个争议闹得沸沸扬扬:旧约的头3章内容,到底该不该理解为真实的历史事件?认为不是的人都接受了很严密的审查,要查验看看他们是不是本身就反对上帝、反对真理,还是说,他们确实是有正当理由的。
当时,卡尔巴特正好前往拜访荷兰,他正在对一大群人讲话,当他快讲完的时候,他说:有没有人想要发问?于是有人就提到创世记第3章,说:“巴特博士,sprechen se schlange,蛇会讲话吗?”他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瑞士神学家,能帮助他了结这个争议。“巴特博士,请告诉我们,创世记那条蛇真的会说话吗?”巴特怎么回答呢?这件事很有名,巴特露出慈祥的微笑,看着那位发问者,巴特用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他说:“Vas sprechen di schlange?蛇说了什么呢?”巴特这样的回答,非常聪明老练,是个非常圆滑的回答方式。巴特要表达的是,这只蛇有没有讲话,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段对话的内容。
不过在这点上,我的想法与巴特不太一样,我会说:“巴特博士,我无意冒犯,我同意你说真正重要的是对话的内容,但此刻,教会正处于危机之中,这是个关于圣经的危机,我们从圣经中学习有关上帝的事,圣经所记载的历史,都是非常可靠的,圣经说耶稣从死里复活,我们能相信这个记载吗?我可是拿生命去信靠圣经的。因为圣经,我才相信永生,所以我想知道,圣经这段历史记载,到底可不可信?我们不能只说蛇讲不讲话不重要,因为这个争议的核心,就是创世记第3章这段重要记载的可靠性,所以我们想知道,这只蛇到底有没有讲话?”这就是我会对巴特说的话。
另一方面,我先站在为巴特辩护的这一方,巴特想要表达的其中一点,就是:一个人确实可能相信圣经是完全无误的,同时却不认为创世记第3章是真的历史事件,因为这段经文所牵涉的文体分析问题,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容易定义。我并不是收回我一开始说的话,我说每段经文都只有一个正确的意思。创世记的作者,要嘛就是说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要嘛就不是,我并不想含糊带过,我们要很谨慎地分析这里的文体。
创世记这段经文引发的问题,我就不卖关子了。其实也不难猜出来,我认为这些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深信确实有亚当这个人存在,夏娃也是,伊甸园和蛇也是。我也相信确实有这个堕落事件,我认为这很重要。基于很多理由,我如此相信,但我也必须耐心地意识到,这段经文确实有文学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举例来说,创世记有一部份的经文所具备的文体元素,与我们一般在史话中发现的元素很明显是一样的。有提到真实存在的城市,有真实存在的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有提到伊甸园的时空背景,还有其他因素,我待会会提到。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备的特点,但在此同时,在这个时空背景与地理位置都有交待的伊甸园中,创世记提到说有生命树的存在,还有分别善恶的树。我看过苹果树、梨树和胡桃树,我看过垂柳,但我从没看过生命树,我在圣经中其他地方也看到生命树的记载。在哪里看到的?就是启示录,启示录里面充满了许多象征的图像。
生命树这个概念,很像一个象征,但这个象征的背景却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记载,所以很难辨别。这段经文结合了两种不同的文体所特有的元素。也就是说,创世记的开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结合了不同的文体特色,释经学者纷纷为此感到惊讶。
我再提醒你们一次,“人格化”有时候很容易辨认,例如群山拍手;有时候很难辨认,例如巴兰的驴子,还有会讲话的蛇。历史事件,寓言,诗的人格化,这些不同的文体,我们必须尽可能谨慎地来辨认,至少要了解这可能带来的问题,免得我们因为不同的释经结果而互相批评。
在今天剩下来的时间中,我要讲的是,史话通常会具备哪些特质。因为圣经今天饱受攻击的层面就是历史层面,而我们整个信仰的争议核心,也是历史层面的。今天有人说:“我根本不在乎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耶稣这个人,不需要这样的耶稣,也能有基督教。我们的信仰不需要历史的包袱。”但新约圣经可不这么认为,在新约中,历史与救赎是密不可分的,我听过有些神学家说:“圣经不是一般的历史,圣经是救赎的历史,所以圣经的历史正确性或精准性是不重要的。”容我提醒你们,是的,圣经讲的是救赎的历史,它不是单纯地告诉我们一些历史事件,像一些世俗的历史学家那样,圣经讲的是救赎的历史,是救赎的历史,是一种特别的历史。但我也要提醒你们,虽然它是救赎的历史,它依旧是历史。
犹太人以生命来信靠犹太教的历史真实性,他们说:我们相信上帝,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我们相信那带我们离开埃及为奴之地的上帝,祂在真实的历史中带我们出埃及,在真实的历史中赐给我们救赎。因为我是个活在真实的历史中的人,我想要、也需要的,是真实历史中的救赎,别拿属灵当借口来闪烁其词。
古代犹太人可没空这样胡闹,基督的出现,就是新约的开始。基督在时空中出现,在真实的历史之中。我们的救主降生,后来死了,然后从死里复活,以后会再度到来。所以,救赎的历史性对基督教而言是不可妥协的。我们如果含糊带过这点,就是草率对待基督信仰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要能辨认出史话这个文体的特质,免得我们破坏了基督教信仰的历史根基。史话有些最基本的特质是我们必须看到就能认出来的。我列举几点给你们听。
首先,要有交待时间以及/或者一个真实的历史地点。想想看路加是怎么记载耶稣的出生的:凯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在耶稣即将出生前的这一小段记载当中,有提到凯撒奥古斯。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罗马帝国也真的曾经存在过,真的有居里扭这个人,也真的有叙利亚这个地方。也就是说,福音书使用真实生活中的事实来表明时间点,地点和时间都有讲清楚。这就是史话的特质。
再来,史话通常都是藉由散文的形式来呈现的。我知道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可以用别种形式来一代传一代,圣经也有这样的形式。举例来说,旧约中每当有伟大的胜仗时,就会有一首歌来庆祝这场胜利的关键时刻,这些歌也会流传下去,就像《新奥尔良之役》这首受欢迎的乡村歌曲。我们可以从这首歌中得知一些有关这场战役的事,这首歌以诗歌的形式来纪念这个事件。但一般来说,史话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的。
另外,真实的历史事件还会有一个线索,就是族谱,那些记录了世世代代的清单,某某某生了某某某,某某某又生了某某某,这种法律上的纪录文件是以色列户政局和地方法院所使用的。所以,诗词中通常不会有族谱,史话里面才会有族谱。
另一个线索,就是经文本身没有明显的道德论点,我为什么提到这个特质呢?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模仿真实生活的小说。例如历史小说、史诗,还有在新约中,耶稣最爱用的方法就是比喻。有时候祂讲的比喻,就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这种比喻的目的,并不是要传达一个历史事件,而是要表达一个属灵的真理或一个道德教训。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耶路撒冷和耶利哥都是真实地点,利未人是真实存在的,祭司也是真实存在的。你看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里面充满了真实的历史地点与人物,所以一段很像历史事件的记载,可能其实不是真实历史,只是借用了史话的元素,但却不是纯粹的史话。通常这种形式的目的,是在传达一个道德论点或属灵教训,这点在耶稣的比喻中十分明显。所以,除非这段经文有明显的道德教训。否则我认为,直接将它视为比喻或传说,都是不恰当的。
当一段经文具备了史话的这些特质时,我认为,要由反对它是史话的一方来负责提出证明。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创世记头3章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虽然的确有一些不寻常的元素存在,但是它有记载真实的地理位置,也有真实的族谱。在新约与旧约中,都可以找到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它们的作者都视亚当为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些层层堆栈的证据,都要求我们视创世记那几章经文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容我提醒你们,我们的信仰是与历史连在一起的。我们看到史话的文体时,必须能够认出它来,史话会提到真实的时间点、位置、人物,还有族谱,以散文的形式呈现,这些就是史话的特征。下一次聚会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探讨这点。
作者: 史普罗教授 翻译:易汉伦
整理:小伴 来源:RTV Taiwa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