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奉献给上帝?
弗朗西斯·陈,中文名陈恩藩,美国著名牧师,作家和演讲家,在国内出版有《狂热的爱》和《得人如鱼》两本畅销书。
在《狂热的爱》介绍视频里,陈牧师说他从小去教会,但是他对上帝和跟随耶稣的理解十分浅薄。他以为,信主就是不要做上帝厌恶的事情。换句话说,信主就是尽量不要咒骂别人,尽量不要喝酒,不要有婚前性行为,每周日准时去教堂。
在仔细研读圣经以后,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上帝崇高和伟大的形象,他发现基督教并不是呼召人做一个绅士,做一个好好先生,而是呼召人舍下一切跟从基督。于是,他写了《狂热的爱》这本书描述他在圣经中的伟大发现,期望帮助曾经像他一样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可以狂热的回应上帝无限的慈爱。
因为读经时圣灵的感动,弗朗西斯·陈愿意更多地为主牺牲和奉献。他愿意单单为主活着,他愿意按照圣经的教导积蓄财宝在天上,不愿积蓄财宝在地上。他拿出自己90%的收入,以及写作数本畅销书近200万美金的稿酬奉献给不同的慈善机构。陈牧师领受主的话语,也愿意实践主的话语,为主发光发热。
陈牧师对门徒也有深刻的理解,他在《得人如鱼》里讲到现今基督徒最普遍的现象是:
“可是,很多人却相信,一个人用不着效法基督,也可以当“基督徒”;用不着跟从耶稣,也可以当“耶稣的门徒”。这怎么说得通?教会里很多人只是决志接受基督的名,别的一概免谈。那就好像耶稣朝第一批门徒走去,对他们说——嘿,兄弟,你们介不介意认同一下我啊?别担心,我不在乎你们干嘛,你们也不用改变生活方式。”
陈牧师认为,当耶稣的门徒,意味着在所有的方面效法耶稣,效法耶稣的祷告,效法耶稣的舍己,效法耶稣对天父旨意的顺服等等。当耶稣的门徒,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不像我们曾经的自己(老我),越来越有基督的样式。
如果我们信主以后,我们的生活从未发生过什么变化,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能称得上是“基督的门徒”。
陈牧师在视频最后一句话说,当我们乐意将自己所有的一切献给耶稣时,我们将获得更深的喜乐和满足。这是真实的,我想这是弗朗西斯·陈牧师自己的经历,也是众圣徒的经历。
我从小在温州苍南长大,06年百年一遇的桑美台风入侵苍南时,我们家是重灾区也是重灾户。在台风中,我们家被夷为平地,我们一家四口几乎身无分文,但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记忆最深的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候。没有钱,上帝在我们的家庭里才显得真实。那个时候,我们向神感恩,感谢神在患难中拯救我们的性命,虽然财产失去,但是性命却得以存活。那个时候,我们向神依靠,相信他是赐鹌鹑和玛哪的神。那个时候,我向神立志,要奉献给他为他所用,因为我知道若不是他拯救,我们必早已从这地上被除灭。
但是等我们生活富足,我们就习惯倚靠自己的势力和才能。我们不再向神祈求日用的饮食,而是更好的房子,更多的收入。我们像极了巴别塔人,一旦有机会,就想要脱离上帝而活。
或许,当我们财富不断增加,上帝不断恩待我们时,我们在神面前惟一能继续信靠他的方式是将我们所有的再一次返回奉献给他。当我们不愿意将自己所得的拿出来时,我们就已经在违背神的命令,我们就已经没有信靠神。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不信靠,会引发更多的不信靠,直至我们远离神,以自我为中心建造自己的巴别塔生活。
2013年我大学毕业进入工作时,我的月薪只有2400。因为委身一个好的教会,因为讲台正确的教导,因为自己每天坚持读圣经并长时间默想,我就愿意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天上。那个时候,我将我那年的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工资全部拿出来奉献给教会和私下奉献给弟兄姊妹。那个时候,我觉得喜乐、平安,有神的同在。我觉得我是最富足的人,因为我能给出去。
唐崇荣牧师说,真正富足的人不是那些很有钱、很有恩赐的人,而是那些愿意把钱,把恩赐奉献给神的人。真正贫穷的人也不是那些收入很低的人,而是那些很富有却不愿意拿出来的人。富有的人,是有能力给出去的人。贫穷的人,不但没有能力给出去,反而不断追求富有。
愿我们在神面前成为最富足的人,将自己最好的时间、恩赐、才华、精力奉献给神。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