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如何完美?
人对完美和正直,始终有着一份渴慕。当人对那些被捧为名人的骗子、白痴感到极其厌恶时,就会转向圣经去找出值得敬仰的人物,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究竟有何意义?而成熟、真实的人性,又如何具体呈现在日常生活上呢?
当我们转向圣经求助时,往往会感到震惊。首先打击我们的,就是圣经里的人物竟然那么平淡无奇。我们找不出卓越的道德典范,也没有完美无瑕的贞洁楷模。亚伯拉罕撒谎、雅各欺骗、摩西杀了人又埋怨神、大卫犯奸淫、彼得亵渎神,这些事实,都免不了让刚接触圣经的人惊骇。
然而继续读下去,便可约略察觉出圣经的目的:这本圣经从头至尾所要显示的,就是这些属灵伟人与我们有相同的本性。我们发现,圣经对人这方面提供的资料是很有限的,但谈到神却毫无保留。它拒绝满足人类英雄崇拜的欲望,也不迎合一窝蜂地迷恋某事物的幼稚要求。我想理由很明显,因为这样助长的只是一种翻版式的生活。我们经由照片、重要记事、签名和游览、访问,与某位生活比我们来得刺激、有趣的人士(这只是我们以为)交往。借着他们,使我们由单调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娱乐。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深信自己太过平凡。我们居住的城市、生长的地方,我们交往的朋友,拥有的家庭和婚姻,似乎都显得平淡无奇。我们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找出任何意义,便拿旁人的际遇来证明。我们把幻想建立在一个生活充满冒险刺激的人身上,而我们周遭总有这样的人不时供应素材和燃料,以维系我们这种由他人代理的生活(当然是有代价的)。整件事蕴含了可悲的意味,然而却相当盛行。
不过,圣经可不来这一套。在信仰的生活里会发生很不一样的事:
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独特而富创意的要素。我们不必踏着别人的脚印走,并且可与基督建立一种无与伦比的关系。由圣经可以清楚看出,任何一个信心的故事,不论发生在何时,都是崭新的。上帝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它绝不会因疲倦、力不从心,而造出大批相同的成品。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张全新的画布,它在上面所用的线条、色彩、明暗、结构和比例,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破这个罪恶辖制下的社会窠臼,去过一种奔放的生活;这种生活融合了自发和决心,使枯干的人生有了生趣。而要使其成为可能的唯一途径,是投身于信仰生活中,享受神对每个生命,最初赋予的意义,并探究神在各样事上的作为。圣经人物特别吸引我们的地方,便是他们渴望为主而活,并将神的话、神的作为,全然融入他们的生活细节中。这些懂得分享神的话和其作为的人,才是最有人性、最具生命力的人。他们也证明了一点:我们不必“以这种垂死的样子”活一天,甚至一小时。
圣经这种一体两面的特性——一面强化人类对完美的渴望,一面又蔑视人类的成就——透过耶利米书,更深深地震憾着我。
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 Brooks)曾写道:“我们在寻找人的形象,此人在一个渐失人性的世界里仍尝试去认识人性本质——所作所为像个负责任,辨是非的人,而非如东西一般随波逐流。”对我而言,耶利米就是这里所提到的“人的形象”,一个完美的生命。从耶利米身上很明显地看出,这种完美是来源于信心的生活,也来自他关心神超过了自我,这与名誉或成就几乎毫无关连。他就是一个活得完全而彻底的人,其中不掺杂丝毫个人的骄傲、属世的成功或个人的成就。耶利米激发了我对一种完美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坚决抗拒任何想借自我提升、自我修炼以达到完全的企图。
要以一种动人的方式来刻画好的事物是相当困难的,但要把一个无赖描绘得有趣就容易多了。我们经历过的恶事要比善事来得多,以致于作家描写坏人的题材远超过描述好人。在小说、诗和戏剧中,通常命我们难以忘怀的角色不是坏蛋,就是受害者;好人则较为枯燥乏味。耶利米却是一个特例。我成年后的大半时光早已被他深深吸引了;而他的复杂人性和深度便是吸引我的地方。他令人倾倒的特质是他本身的善、德行和完美,他一生活得有声有色。耶利米的信心并非在温室中长成的,他曾饱受别人的敌意相待,也经历过重重怀疑而产生愤怒。在耶利米身上看不到丝毫矫饰、自满或天真——他的身体疲乏至极,心中的意念全遭排斥,感觉深深受愚弄。耶利米的善,并非一般所称的“好”,而是一种更接近英勇的性质。
从耶利米身上不仅使人学到功课,对牧养教会亦有其重要性。身为牧师,我鼓励别人尽量发挥生命力,同时也给他们一些指引。但要如何才能避免在无意间表现出个人的自大和骄傲?又如何在激发别人渴望完美的同时,不掺入我自私的意念,以排挤任何阻碍我的人?今天,鼓励人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我赞成;但建议人借着欲望的满足,以达到人性完美的境界,对世人无异是痛苦的,也欺骗了我们的社会;故我强烈反对。其实圣经已经明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但我如何引导他们否定自我,却不误会我是鼓励他们做别人的踏脚垫呢?牧师碰到的难处是要鼓励人成长得完美卓越、过无私地生活,在丧失了自我的那一刻,同时又能够发觉自我。这似乎很矛盾,却不是不可能的;耶利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个自我完全实现(因此格外吸引人)和全然无私的人(因而具有成熟的智慧)。二十五年来不论谈话、演讲、退修会或讲道,耶利米一直是我的典范和良师。
来源:本文选自尤金·毕德生《与马同跑》,点击此行链接购买本书或超看详情。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