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假设你和某人关系很亲近。每次在一起,ta都表现得很喜欢你。突然,你听见ta在别人面前描述你的问题,甚至对你横加指责,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会不会有种遭受背叛的感觉?你会不会感到受伤?甚至异常愤怒?从此,你们的心里会产生隔阂。如果问题始终不解决,最终,你们会慢慢疏远,直至分道扬镳。
教会里,有多少情同手足的关系,最后因为背后说闲话,暗地里指责而破裂?
过去五六年,我看过3个教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分裂,都是因为在这件小事上失败。这3个教会产生分裂,几乎都是因为教会带领人惧怕当面责备,却在私下里议论和责备其他同工。
当被私下议论和责备的同工知道带领人这样描述他们,就对他失去信任。最后,他们要么独自黯然离开;要么奋起反击,带着一群人离开。
中国人不喜欢直面冲突。遇到问题,我们通常想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这其中大部分都只是廉价的和睦。这种做法解决的只有行为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心的问题。所以,你在教会里看见许多人,他们看起来笑脸相迎,实际上,他们的心是很疏远的。
《箴言》第27章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带着爱心和勇气,当面责备别人,远胜过表面虚假的和睦。
在《提摩太后书》第2章,使徒保罗也这样提醒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在这节经文中,保罗将责备人,放在警戒人和劝勉人前面。这是要告诉我们:很多情况下,责备人,比警戒人和劝勉人更重要。责备人,比警戒人和劝勉人更能显出我们的爱,也更能挽回一个罪人的心。
在《加拉太书》第2章,保罗很好地实践了以上2节经文。当时,犯错误的不是普通信徒,而是最大的使徒彼得。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责备弱小的人,却畏惧责备强大的人。然而,保罗不是如此。保罗不仅责备彼得,而且是当众责备彼得。
在《加拉太书》第2章,使徒保罗说:“彼得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2:11)这里的抵挡,远远比责备要强烈无数倍。
在《雅各书》第1章,雅各说:“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逃跑了。”(雅4:7)
在原文中,保罗抵挡彼得,和雅各这里提醒我们要抵挡魔鬼,这两个抵挡是同一个词!彼得究竟犯了什么错?需要保罗这样责备他?抵挡他?
使徒彼得犯了什么错?
《加拉太书》第2章告诉我们:“彼得到了安提阿……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加2:11~12)
在当时,犹太人有个传统,就是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犹太人认为,外邦人是不洁净的,和外邦人同席吃饭会玷污他们。然而,福音告诉我们,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起初都是不洁净的。但是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所有相信的人都被洁净了。
因此,彼得毫无顾忌地与外邦人同席吃饭,表明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都是因信称义,都是神的子民,是平等地位,平起平坐共享团契。彼得这样的做法非常赞,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当那些奉割礼的人来到安提阿时,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加2:12)
彼得不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其实是在用行动表明,外邦人还不洁净,还不能接纳成为神的子民。更准确一点说,彼得不再与外邦人同席吃饭,是在用行动否认因信称义的道理。这是保罗必须责备和抵挡使徒彼得的原因。
巴拿巴等人如何回应彼得的错误?
使徒彼得犯错,除了伤害外邦人,否认因信称义的道理,他还带来另外一些负面的影响。保罗告诉我们,当彼得开始装假,“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2:12)
面对彼得如此严重的错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其余的犹太人,甚至巴拿巴都不愿意当面责备彼得,连私下责备也不愿意,而是随伙装假。
经过耶路撒冷会议以后,他们虽然明确知道彼得这样做是犯罪,是在否认因信称义的道理,但是为了所谓的表面的、廉价的和睦,他们竟然视而不见。当他们视而不见,随伙装假时,他们不是在爱彼得,而是在更深地伤害彼得。他们这样做,不仅无法挽回彼得,还会使彼得在罪中陷得更深。
使徒保罗回应彼得的错误?
与其他犹太人,还有巴拿巴随伙装假与众不同的是,保罗带着爱心,勇敢地指出使徒彼得的问题。圣经告诉我们:“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2:11)同时,保罗也说:“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加2:14)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两次向我们强调,他就当面抵挡他,他在众人面前对彼得说。这两处经文提醒我,使徒彼得出于对人的惧怕,其余犹太和巴拿巴也处于对人的惧怕随伙装假,但使徒保罗却不惧怕。他不是当面对彼得和颜悦色,背后却对彼得指指点点。相反,他勇敢地指出彼得错误,挽回了彼得的错误。
这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巴拿巴和保罗的对比,让我们看见,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需要带着爱心,勇敢地、当面的责备,而不是视而不见,随伙装假。当巴拿巴等人视而不见,随伙装假,他们其实是在纵容彼得,让彼得错得越来越离谱。但是,保罗的做法,却是在挽回彼得错误,让彼得可以重新回到义路上。
我们要思考,面对教会中其他弟兄姐妹的错误,我是当面指出他的问题,还是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我总是喜欢当面说别人的问题,还是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如果有人像保罗这样带着爱心和勇气当面,甚至当众责备我们,我们愿意降服在主的面前,为了神的荣耀,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吗?
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责备,很多事情我们需要鼓励和劝勉。但是,我们依然要向神祷告说:“主啊,求你赐给我勇气,使我能向朋友说出逆耳忠言;也求你赐给我力量,使我能虚心接受他们对我的忠告。”
-1-300x300-1.jpg)

留言
匿名 / 2021-07-15 22:34:25
匿名 / 2021-07-16 1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