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解经 | 明白圣经系列4
在“明白圣经系列”的这堂课中,我们要来探讨字义解经的意义与功能。
开始前,我们先祷告:父啊,我们来到你面前,我们想要更亲近地认识你,也更准确地认识你,我们并不是要堆积更多的知识来自夸,我们希望更多认识你,以致我们能更加爱你,也更加顺服你,在我们研究字义解经时,求你与我们同在,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我之前有提到,有时候人们会对我们说:那是你自己的解读!我们探讨过这句话的涵义了。不过还有另一句话,我时常听到,我想你们也很常听到,就是当我在引述圣经或者依据圣经来提出一个神学论点的时候,人们会对我说:史普罗,你不该照字义来解经的,不是吗?他们用惊讶、困惑又不敢相信的表情看着我。注意听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他们不是直接发问
他们不是说:“你是不是照字义来解经?”而是用否定的方式来说,你不该照字义来解经的,不是吗?
每当有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个性是蛮喜欢恶作剧的。所以我有时会故意语出惊人,来引起注意。人们问我说:你不该照字义来解经的,不是吗?我的标准回答就是:当然该照字义来解经,谁不是照字义来解经的呢?有哪个脑袋正常的人不是照字义来解经的呢?
我非常清楚,字义解经这个概念常常被跟“没受教育的人”联想在一起,就是思想尚未开化的人,这种人反对理智、反对学者、反对学术。许多人觉得似乎只有没学问的傻瓜才会采用字义解经,牧师和神学院教师才不会用这种方式解经呢。所以我就会故意调皮地说:我当然照字义解经的呀,如果你想把我当作一点也不懂圣经的土包子,没关系,我可以接受。是啊,我就是照字义来解经的。
我这样回答之后,通常对方都会感到讶异,会激起对方的好奇心。他们会说:真的吗?你都是照字义来解读圣经的吗?他们困惑地抓抓头,然后好奇地问:为什么你是这样解经的?随着这样的对话继续进行下去。我甚至会用更精简的话回答说:若不照字义解经,那还能怎么解经呢?我当然是照字义解经咯。但是详细说来,其实我讲的字义解经与对方在询问我的时候所说的字义解经,其实不是同一件事。我说字义解经的时候,我指的是一件非常具体明确的事。我讲的是一种释经方法。
在宗教改革期间,这个释经法对于圣经的重新发现是很重要的。这个释经法,与我上一堂课所讲的一个内容密切相关,也就是文法─历史解经法。字义解经的概念当然不是路德发明的。不过他确实有使用一个术语,他称之为追求圣经的“Sensus Literalis”,Sensus Literalis这是拉丁文,Sensus Literalis它的意思就是“字面意义”。
所以路德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我说,扎实的释经有个首要规则,就是要照字义来解读圣经。但路德此话的意思是什么?简单地讲,他的意思是说:解释圣经时,我们应当寻求的是文字本身浅白易懂的意义。
更进一步地说,所谓的“字义解经”,它在传统上的意思是很单纯的,就是要照着圣经的字义来解释圣经,也就是照着圣经所记载的文字来解释圣经。如果字义解经的意思只有这样,如果我们应当照字义来解释报纸,照字义来解释诗词,照字义来解释歌曲,所有以文学方式写成的东西,都应当照着字义来解释。意思就是,遵循字义解释的一般模式与一般规则。
有时,这会让保守派的人感到意外,福音派基督徒有时会因为我而感到不安。因为我说,释经的实用规则之一就是用解释一般书籍的方式,来解释圣经。我们读圣经的方法,应当跟读其他书的一样。这些人听到之后就吓坏了,他们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圣经才不是一般的书呢!圣经是书中之书,是衡量一切规则的标准,圣经是上帝的道,只有圣经是上帝的道,圣经是上帝默示的,是永恒不变、毫无错误的。
我当然相信这些事,但当我要读经与解经的时候,解释圣经的规则与解释其他书的规则,是一致的。因为呢,圣经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句子里有许多个别的字词,经圣灵默示而写在圣经中的文字,并不是什么魔法文字,在圣经中,名词一样是名词,动词一样还是动词,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联,你就必须明白文法的规则。
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古希伯来文与希腊文,我认为圣灵默示的新约圣经,最初是以希腊文写成的,不过,并没有所谓的“圣灵希腊文”存在。圣灵的默示,并没有改变名词与动词的关联。所以,身为解释圣经的人,我有义务要区分形容词与副词区分问句与答句,区分直述句与祈使句,诸如此类的。
所以路德说要寻求文字本身浅白易懂的意义,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在中世纪的时候,释经的方法是很奇怪的,有点神祕主义的味道。这种释经法认为,如果你想要真的明白圣经,你不能只看圣经的表面文字,每一段经文背后都有隐藏的、深奥的、神秘的、属灵的意义。例如,圣经说“保罗下到耶路撒冷去”,或“保罗上耶路撒冷去”。这段经文背后有神秘的意象,与人们上天堂有关,我们必须要能解开这种神祕的文字密码,穿越文字的表面才能找到那隐藏的神祕含意。
这种说法,就等于是把圣经本身的意思给掏空了,变成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从圣经中撷取各种天马行空的讯息,而且都是经文的文字根本没有提到的讯息。路德说:我们应该要醒一醒,我们要照着经文的文字来阅读经文,不应该用灵意解经的方法来解读经文。字义解经与灵意解经是互相对立的,这是说圣经的文字并不属灵吗?读经时不能祷告吗?不是这个意思。“属灵”和“灵意”是不一样的,“灵意”比较象是躲在漆黑的密室里,试图跟亡灵沟通,这不是圣经所说的“属灵”,灵意与圣灵无关,这些人被称为灵媒。而灵意解经就是把圣经当作一本魔法书,灵意解经有不同的形态,在这个时代,我在无数的场合中都看过它。
有些很热诚的基督徒,福音派的基督徒,其实也是在使用灵意的方式来解经,我称之为“戳戳乐”。你遇到一个私人的问题,你为此而祷告,你遇到的可能是属灵上的问题,你希望得到上帝的指引,你就开始玩起了“戳戳乐”。你祷告说:“上帝啊,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该接受阿拉巴马州那边的工作,还是该待在波士顿,我必须做出决定,我想要讨你喜悦,我请求你指引、引导我,求你藉由你的圣经来指引我。”祷告完之后呢,我就恭敬地拿出圣经,并且闭上眼睛,然后捏着圣经的书皮,把圣经倒挂在半空中,接着把圣经转过来,然后闭着眼睛,用手指戳向圣经,接着张开眼睛,看看手指停在哪段经文上,那就是上帝给我的指引了,我就读我戳到的经文。经文写:大卫下南地去……我懂了!南地是在巴勒斯坦的南部,大卫下南地去,这就是上帝给我的指引了!祂要我往南去,所以我要选阿拉巴马的工作,而不是波士顿的工作。
我没有在开玩笑,在基督徒当中,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以为这就是属灵,以为这就是顺服,这跟碟仙没有两样。这就是把圣经变成迷信的道具,不顾经文本身的文字涵义。圣灵默示说大卫下到南地去,并不是要以此教导我往阿拉巴马去。
我记得以前我课堂中,有一位年轻又认真的姐妹,她很希望能讨上帝喜悦。她大四的时候开始对一件事非常担心,这是许多大四生都会遇到的状况,就是她还没有男朋友,婚姻似乎远在天边,她并不想要一辈子都单身。她要求我时常为她祷告,希望能找到男朋友,我也照做了,我是她的辅导,她常找我谈这件事。她感到心烦意乱,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结婚。所以她迫切地祷告,求上帝赐她好对象,有一天她异常地兴奋,我问她说怎么了,她说:你知道吗,我要结婚了!我说:真的吗?嫁给谁?她说:我不知道。我说:什么?你要嫁给陌生人?你是中乐透了还是怎么样?她说:我不知道我会嫁给谁,但我知道我要结婚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主告诉我了,我询问主说我会不会结婚,我祈求上帝告诉我答案,然后我闭上眼睛,用手戳一段经文,我戳到的经文是锡安的女子,不要哭泣,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她说:你看,上帝用这节经文说我会结婚的。如果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真的存在的话,这就是了。这样说来,上帝不但应许她一个王子,而且这个王子不是骑马的,这个王子比较浪漫,他骑的是驴子。我不想泼她冷水,但我必须向她解释说我们不该用这种方式解经。但我必须说,3周过后,她遇到一个之前认识的男生,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接着马上就结婚了,所以她深信不疑认为那就是上帝在回应她的祷告。有些人可能会想说:综观历史,上帝不是经常以一些奇特的方式来使用经文去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吗?是的,没错。
想想看奥古斯丁,还记得圣奥古斯丁的故事吗?他原本是个生活放荡、纵情声色的人,他的母亲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每天都流泪祷告,希望这个儿子能够信主。据说,有一天奥古斯丁走路经过花园,有一群孩子聚集在花园的小树丛里,他们在玩游戏,边玩边唱“tollo legi、tollo legi”,他们唱的歌词,翻译过来就是“拿起来读,拿起来读”。这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那里刚好有一本新约圣经,他就拿起来,翻开来看,刚好就看到一段经文写说: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说这句经文抓住了他的心,并让他经历了非常戏剧性的转变,成了基督徒。没错,他就是随机地翻出一节经文来读,当这个神圣的时刻发生时,当奥古斯丁读这段经文时,他对这段经文的了解与应用是有问题的,不过他还是因此信了主。我相信是圣灵用这个事件来让他信主的,不过,圣灵是用这段经文浅白易懂的字义来做到这点的。因为奥古斯丁读到的这节经文,就是在针对他的罪恶,这节经文就是针对这种罪而写的。他没有用什么奇幻、神秘或迷信的方式来扭曲经文。
约拿单‧爱德华滋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觉得预定论很难接受,然后他刚好就读到一节经文说: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的上帝。他感到非常震撼,全因为这节经文。这节经文直白的含意,让他大感震撼。
所以,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解经,这样我们才能明白经文真正的意思。经文真正的意思并不会因人而异,只有在实践方面,才会有所不同。这方面我就不多讲了。
字义解经的核心,需要我们花时间做点功课。许多人以为字义解经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但从正统的角度来说,这需要受过精密的训练才能做到。有时也会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知识,因为呢,我如果想要进行准确的字义解经,我就必须先分辨出圣经的各种文学形式。我说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早晚都会教大家这方面的事。我会教你们一些实用的规则,能帮助你们更准确地解释圣经。这样,你们解经时,就能认出圣经中特定的问题与写作形式,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及该注意哪些陷阱。
举例而言,要做到字义解经,我们必须要能够区分诗歌的文体与记叙文的文体,必须能区分出论说文、智慧文学与律法。圣经有各式各样的文学体裁用来解释诗歌的规则,与解释记叙文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使徒的教导,在文体上也与旧约的诗歌不一样。我们必须学会区分这当中的差别,这并不总是容易的。有时候你可以轻松辨别出这段经文是一种诗词,因为有押韵、有规律,有诗词的特定结构,我们就能得知这是一段诗词,也知道该怎么解读它了。
另一方面,有时候一段经文的文学体裁很明显的是记叙文,但也有一些经文的体裁是很难辨认的。例如约拿书,看看约拿书吧。约拿书讲的是历史吗?还是某种特殊的象征呢?它是史诗吗?还是专门用来做道德劝导的寓言故事?或者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到底是哪一种?各种说法都有。
我记得,当我还是神学生的时候,我当时就读的神学院是走自由主义路线的,我的旧约教授是个热情又乐观的人,对学生很和蔼,他读的大学是以自由主义为主的,他读的神学院也是一样,他的博士学位也是从自由主义的机构来的,他就是个自由主义派的教授。他在进阶希伯来文解经课堂中出了一份作业,就是要写一个报告,专门探讨约拿书的文学体裁。我记得我完成了这份报告后,把报告交给这位教授,我在报告中说明我的观点,说我认为约拿书是以史话的形式来写成的。
教授一看,差点中风,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太高兴了,他甚至劝我把这份论文给发表在一个宗教期刊上。我不懂为什么,他说:这个观点太新颖、太有创意了!他从来没听过有人说约拿书是一种史话。他觉得我的观点很棒,他觉得这是很自由派的观点。我说:我一发表,就会构成抄袭了,因为我只不过是照着正统、保守的方式,来解读约拿书而已。这位教授从来没接触过这种观点,我要说的是,当我在做这份研究的时候,约拿书,它有一部分的写作形式,非常像史话,但在它的正中间有一段不短的内容,很明显是诗词,有诗词该有的结构、句法和韵律,就是诗词没错,这个部分要怎么与史话的部分结合?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我们必须非常谨慎。
有一些保守派的人士认为约拿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神迹奇事,而是因为他们认为约拿书的文学结构与体裁,并不算是史话。因此约拿书不该被解读为历史,另一方面也有自由派的人认为,约拿书的体裁是史话没错。但我们知道它不是真的历史事件,因为有超自然成分在里头,我们知道神迹奇事是不会真的发生的,所以他们对于神迹奇事的偏见,就已经先决定了他们的释经方式。
对此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圣经可以被任何一方给扭曲。自由派和保守派都有可能扭曲它,有些保守派的人想把一些粗糙的字面意义给强加在经文上,但其实根本不该这么做。另一方面,也有些自由派的人因为不喜欢圣经说的,所以就试着要把圣经的一些内容给硬说成是象征或是诗词,但那些经文根本就没有诗词的结构。我们不该扭曲圣经本身所拥有的形式。
我高中的时候,曾参加过当地教会的一门课程,教会的牧师用自由派的观点来向我们解释耶稣的神迹。他提到五饼二鱼,他说:我们知道耶稣不可能用五条鱼和几条面包就喂饱五千多人,所以我们不能这样解释,这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很明显地是有些人有自备食物,但大多数人没有准备食物,所以耶稣说服那些有自备食物的人,把食物分享给没有食物的人,所以真正的神迹其实是个道德行动。
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解释真是太美好了,但这个人其实是亵渎了这段经文。因为这段经文所要表达的根本不是这样,这段经文所说的是耶稣在众人面前施展了神迹,你或许不相信这是真的,你可以直说你不相信,但请你别随便扭曲圣经。相信或不相信,这是在释经之后要面对的问题。你首先要知道经文说的是什么,然后你才能相信或不相信,但我们不能因为不相信而故意扭曲圣经。
此外,还有另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强加上去的字义解经,或是硬把一段经文当作是历史事实,而不管它的文学体裁。我看过很多次,有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想要展现圣经预言的奇妙之处,所以他们不只是研读耶利米书、以赛亚书、弥迦书以及约珥书里的预言,他们还会找出约伯记、诗篇和箴言书里的诗词。
例如有一段诗词的内容是诗人在敬拜上帝的伟大,诗人说:上帝的话语从空中传向地的四极。于是就有人解释说,你看,约伯说上帝的话语在空中传递,上帝的话语怎么在空中传递呢?原来是预言无线电的发明啊。因为在现代,上帝的话语就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讯号而在空中传递。那段经文才不是在讲这个呢,那段经文是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上帝话语的大能覆盖着大地,与电视或无线电无关。
但这些人很有热诚,想要证明圣经的预言有应验。我当然认同预言有应验,但他们把不是预言的经文也当成是预言来解释。所以,因着对文学体裁的误解而扭曲圣经是自由派与保守派双方都常犯的错误,我们若要正确地做字义解经,就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忽略了圣经本身的文学体裁。
作者: 史普罗教授 翻译:易汉伦
整理:小伴 来源:RTV Taiwa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