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你的仇敌,就是你的邻舍
雷锋同志曾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
在《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就是这么实践的。在她看来,明教不属于名门正派。凡是明教中人,都死不足惜。
人都喜欢为自己划圈。在这个圈子里,我们可以彼此接纳,彼此相爱。但是,出了这个圈子,我们不是漠不关心,就是无情攻击。
就像有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信不过那些“外族人”。所以,宣教士来华宣教,总是遭遇羞辱和谩骂。一个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怎么可能为我们好呢?
我们为自己划圈,不仅使我们没办法怜悯那些圈外人,也使得我们没办法接受圈外人的怜悯。
在路加福音第十章,有个律法师也在为自己划圈。当耶稣提醒他“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10:27)这个人回答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路10:29)
对律法师来说,其他律法师是他的邻舍,其他文士和法利赛人是他的邻舍。但是,普通老百姓不太可能是他的邻舍,外邦的撒玛利亚人也不太可能是他的邻舍。
所以,对律法师来说,他恨外邦人,嘲笑和攻击外邦人,这都不算为有罪。
对耶稣来说,邻舍包括所有人;但是,律法师却在定义“邻舍”的范围。属于“邻舍”这个圈子的,我们需要爱;不属于“邻舍”这个圈子的,我们可以无视,甚至嘲笑、讥讽、攻击。
耶稣知道律法师的问题,于是跟他讲了个故事,故事如下: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路10:30~36)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类人看见被强盗打个半死的这个人。
第一类是祭司。他看见这个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人,就从另一边绕过去了。
第二类是利未人。他也远远地躲开这个半死不活的人,从另一边绕过去。
第三类是撒玛利亚人。圣经说他“看见他就动了慈心。”(路10:33)这种慈心,让他停下自己的脚步,照顾这个人,为他付所有的医疗和住宿费用。
对祭司和利未人来说,其他祭司和利未人是他们的邻舍,但是这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不是。所以,他们不需要爱这个人。因为不是他们的邻舍,他们就可以无视他死活,冷漠到底。
甚至,这种无情冷漠,对他们来说是应该的,是充满正义的。真是可悲!
“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个问题可以成为我们拒绝爱的借口;这个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主动爱的理由。
在马太福音第五章,耶稣告诉我们:“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
耶稣对邻舍的定义,不像律法师(雷锋)、祭司和利未人(灭绝师太)那样狭隘。对耶稣来说,邻舍不仅包括圈内人,也包括圈外人;邻舍不仅包括爱我们的肢体,也包括恨我们的仇敌。换言之,我们的仇敌,也是我们的邻舍。
在《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这本书中,冯罗敦希尔牧师对小朋友们说:
“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也是针对你问的。谁是你的邻舍呢?很简单,对不对?自然是指你的兄弟、姐妹和朋友。
可那个鬼鬼祟祟、老是惹你生气的小男孩呢?或是那个害羞、抓你头发、掐你的小女孩呢?他们是你的邻舍吗?
你若看见爱开你玩笑的人遇见苦难,需要帮助,你肯帮他吗?
“谁是我的邻舍呢?”你的仇敌就是你的邻舍!
但愿上帝把报复的心从你心中除去。也愿你靠着上帝的恩典学习“爱你的仇敌,为咒诅你的祝福,为凌辱你的祷告。”
这是冯罗敦希尔牧师对小朋友的劝勉。这又何尝不是他对我们所有成人的劝勉呢?
愿这个世界像雷锋和灭绝师太这种畸形的人越来越少;也愿教会中,像律法师、祭司、利未人这种没有慈心的人越来越少。
求神更新改变我们,让我们看见无论谁被打得半死,都能够“动了慈心”。(路10:33)
路加福音第10章《研经日课》研读问题:
1、10:1-12。这些经文如何表明耶稣自己对传福音以及给门徒工作的急迫感?会有这种急迫感的 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会要我们从事什么活动?
2、这几节经文如何显示我们在基督里的特权有何等巨大?你享有其中多少的特权?
3、21-22节。是什么导致这迸发的欢乐?这个祷告教导我们什么,关于:(a) 天父作工的方法; (b) 耶稣与天父独特的关系?
4、27节。律法的总归,如此总结是恰当的吗?耶稣所说的故事如何使我们不会曲解这个道理?谁 是你的邻舍?你如何证明自己是个好邻舍呢?
5、38-42节。马大和马利亚关心的是不同的事。耶稣认为哪件事比较重要?祂如何消除她们之间 的紧张呢?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