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
《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书信合集。本书总共有23封书信,都是由本书的作者詹姆士·史密斯所写。他是美国加尔文大学的哲学教授,但他并不以教授的身份写这本书。他更像一位长辈,在书中向我们娓娓道来他曾经犯过的错误,吸取的教训,以及他对加尔文主义的深刻理解。
正是为了避免我们继续犯他曾经犯过的错误,继续走他曾经走过的歪路,他写了这本书。在书中,詹姆士·史密斯提醒我们:加尔文主义,并非只是预定论或狭隘的加尔文五要点。他有更加丰富的改革宗传统。同时,詹姆士·史密斯也希望借着这本书,让我们更深地经历一直被我们忽略的救恩。
在序言中,作者回忆自己作为年轻加尔文主义者,充满了属灵骄傲,而不是谦卑;充满了责备和论断,而不是鼓励和安慰;与其说他用属灵知识在建造弟兄姐妹,倒不如说他是在摧毁弟兄姐妹。在序言中,詹姆士·史密斯说:
“当我回看当年那位年轻的、初显加尔文主义热忱的自己时,我也看到自己正伏在属灵骄傲的峭壁边,那是一种特别丑陋的恶。但在当时的我看来,一些主内弟兄姐妹的单纯热心,成了我嘲笑他们的理由,而且我用了过多的时间去指出他们那错误的(阿明尼乌式的)信仰方式。当一个人发现了恩典的教义,却又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傲慢、狂妄、显然缺乏怜悯的人,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啊!”(P5~6)
这段话,让我回忆起我曾经作为年轻加尔为主义者那种邪恶的丑陋。2012年6月2号,我在北京密云的一条小溪里受洗。受洗后,我在北京工商大学的一个中老年团契聚会。那个团契,有我的大学老师,也有我大学老师的大学老师,还有一些对我充满爱和关怀的老年弟兄姐妹。
可是,在聚会中,我总是急于指出他们的错误。在聚会中,我脑子里想得不是他们说了哪些合神心意的话,而是像个法官,竖起耳朵,随时要指出他们话中的漏洞,纠正他们,甚至审判他们。在某次聚会结束,我的老师和我一起坐公交回学校,他跟我说:“林健,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挺骄傲的?”
当时,我觉得自己是在为神大发热心,是在帮助大家认识真正的真理。因此,对于老师的提醒,我竟然置之不理。后来,我意识到,我的骄傲、责备和论断,不仅没有造就那些爱我的弟兄姐妹,反倒一直在伤害他们。我没有坚固他们本就软弱的信心,反倒一直在击打他们那软弱的信心。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才像作者一样,对自己的骄傲、狂妄、缺乏怜悯有一种圣洁的厌恶。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期待,有个人能够帮助我治死自己身上这种骄傲自大的罪。2013年,我在微博上看到《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即将出版,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我一直在寻找的书。因此,在2014年4月,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就第一时间买来,如饥似渴的阅读,渴望在其中找到能够医治我身上各样属灵疾病的良方。2021年8月,我重读这本书,依然受益颇多,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带给我帮助:
第一,改革宗传统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在本书第10页,詹姆士·史密斯说:“改革宗传统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它是一条路,引向那条唯一的道路,就是通向耶稣、与耶稣同行的道路。它是一艘船,将我们运送到上帝国度的海岸,并且激励我们去面对道成肉身的那一位。”(P10)
回想曾经作为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时期,我发现自己更多是被改革宗传统吸引,而不是被耶稣吸引。或者说,我只是单单被后人总结出来的加尔文五要义吸引,而不是被改革宗传统吸引。
记得当时有个神学生来我们教会,当我知道他是神学生,我就跑过去问他说:“你知道加尔文五要义是什么吗?”紧接着,我就跟他说:“五要义,就是人全然的堕落、圣父上帝无条件的拣选,圣子耶稣基督有限的救赎,圣灵不可抗拒的恩召,还有圣徒永蒙保守。”我继续问他:“你在神学院有学这些吗?”
那个神学生有点无语,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他讲这些。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拽着他,跟他讲这些。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是对所谓的加尔文五要义感兴趣,只是对自己所学习的一些改革宗知识感兴趣,但是,我对耶稣,对自己应该服侍在耶稣里服侍弟兄姐妹,却一点都不感兴趣。
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我对改革宗知识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我对耶稣的兴趣。我对改革宗传统的渴慕,远远超过了对耶稣的渴慕。
詹姆士·史密斯的话,对当时的我,对现在的我,都是很大的提醒。我现在只是爱讲道?还是爱道,也就是耶稣本身?我现在只是爱讲道,还是爱那些听我讲道的弟兄姐妹?当我在接下来学讲道学课程的时候,我是为了懂得更多关于讲道的知识,还是为了能够借着学习帮助自己更深认识和理解神的话语,操练自己的生命更像耶稣?
詹姆士·史密斯的话提醒我,自始至终,耶稣都应该成为我学习的中心,也应该成为我生命的中心。
第二,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
在本书第73页,詹姆士·史密斯说:“当我读《海德堡要理问答》时,其中的这一问题提醒我(也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意识到:借着基督,我已经找到了以为信实的父亲,他永远不会离弃我。或者我应该说,是天父找到了我,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P73)
詹姆士·史密斯当时读的是《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第26问答。《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第26问是:“当你说‘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相信的是什么呢?”对此,《海德堡要理问答》这样总结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能这样做,因为他是全能的上帝。他渴望这样做,因为他是一位信实的父亲。”(P72)
詹姆士·史密斯的解读,让我看见,天父,不是一位在家翘首以盼,没有能力,只能等待我回家的父亲。天父,是一位差派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主动为我道成肉身,降在充满罪污的世界,并且为我被钉十字架上的神。这纠正了我曾经对《圣经·路加福音》第15章“浪子回头”比喻的误解。
曾经,我一直无法理解,在“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浪子都沦落到恨不得跟猪抢食物的地步,为什么他的老父亲还没有派人去寻找他?如果他的父亲是全能的,但不愿意施展能力找回他的儿子,那就证明他不是信实的;如果他的父亲是信实的,但不能够施展能力找回他的儿子,那就证明他不是全能的。
对《圣经》如此错误的解读,带给我很大的痛苦。因为我发现,似乎是我在苦苦地追寻上帝,似乎是我咬着牙,匍匐着前进,直爬到家门口,而上帝却只在家门口时不时地往外看几眼。
我实在是大错特错。后来读《圣经》,神光照我,他并没有坐在高天的宝座上,时不时地俯瞰人间,看有谁主动寻找他。没有,不是这样!原来,早在2021年前,他就已经为我道成肉身,降在卑微的马槽,成为人子的样式,并且为我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正如他给自己起名叫耶稣,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把我从罪中拯救出来。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神主动的爱,我也才真正明白詹姆士·史密斯所说的:“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P73)当我沉浸在神这样伟大的、舍己的、主动的爱当中,我才猛然发觉自己的无知和丑陋,我刚硬的心也渐渐被融化。
原来,作为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我,过得一直都是与为我道成肉身的耶稣截然相反的生活。詹姆士·史密斯说:“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P73)这句话带给我真实的感动,也提醒我向神认罪悔改,因为我不仅错误地认识神,更是完全地悖逆神。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我却沉浸在所谓的神学知识中远离他,甚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击打弟兄姐妹的信心,让他们也远离耶稣,真是罪该万死。所幸,天父并不因人邪恶的罪就选择置之不理,弃之不顾。相反,他依然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
第三,他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
詹姆士·史密斯说:“他一路追寻并找到了我,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P73)这句话带给我的第一个感动是天父伟大、舍己、主动的爱;这句话带给我的第二个感动是他对我的呼召。他这样爱我,首先不是呼召我为他卖命,而是呼召我走向他自己,经历他自己。这仿佛是天父在对我说:“林健,你已经经历我对你舍命的爱,你还要更深地经历我对你的爱。”
当詹姆士·史密斯说:“他也呼召我走向他自己。” (P73)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我对神的认识还有很大成长、进深的空间。既然这是神对我最重要的呼召,那就意味着我需要穷尽一生来更深地认识神,经历神。这也提醒我,我读圣经,我读神学,我读属灵书籍,目的首先都不应该是获取更多属灵知识,也不是提高自己的服侍能力,而是为了更深地认识神、经历神。
葛尼斯在《一生的呼召》这本书里说:“我们蒙召,主要目的不是要做某件事或前往某处;我们蒙召走向神。我们蒙召,不是先去做某件特别的事,而是认识神。回应呼召的关键是:不要献身给任何人、任何事物、超过献身给主自己。”(P71)
这句话,再次提醒我分清我的主要呼召和次要呼召。我首先是蒙召走向神、认识神、经历神、其次才是在某些具体的事上服侍神。
以上只是简短的分享,描述《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这本书对我的其中几个帮助。如果有机会,愿你也拿起这本书,在这本书里经历神要借着这本书带给你的成长。
-1-300x300-1.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