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读圣经?| 明白圣经系列1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要一起来探讨研读圣经的原则。我们这次的目标是要让大家解释圣经的能力和技巧都得到提升,这样我们自己读经的时候才能够明白圣经,并且以负责、成熟且勤奋的态度来面对圣经。
我很乐意用3堂简短的课程来讲明如何研读圣经,但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没办法把内容浓缩成3堂课,这一系列的课程并不轻松,我们要试着扩展知识,要对圣经有更多的了解,还要找到更好的工具,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该如何处理圣经中难解的经文。
在这第1堂课中,我要先处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研读圣经?
我们先来祷告。我们的父,我们的上帝,你是真理的源头,我们在你面前屈膝,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为自己回应真理的方式来向你交帐,我们祈求,求你赐力量给你的教会,赐力量给你的百姓,求你帮助我们更了解、也更顺服你的真理,好使我们得着力量,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每一年,圣经都一直是全国最畅销的印刷书,针对这点,那些酸民就说:噢,是啊,大家都会买圣经,大家都有圣经,但只有很少数的人会去读它,会去认真研读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习惯每天都读少量的经文,然后反覆思想。这样的读经方式有它的价值,但这样的读经跟研读圣经是两回事,这不足以帮助我们更了解属上帝的事。
教会中有许多人,常会背负罪恶感的担子,因为牧师常说我们应当要勤奋地研读圣经,要更了解圣经。当我跟基督徒谈话时,我发现,有许多人不太敢谈这个话题,不过有时他们私底下会坦承说:其实我根本就还没完整读过圣经一遍;或说:我其实没有很认真地在研读圣经;也有许多人对我说:我试过各种方式了,试过各种读经计划,但从来都没办法认真研读圣经。
最近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指出,现在的人对于圣经的权威,仍抱有相当高的敬重,不过这个调查也指出一个我们都能猜到的状况:只有非常少数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是真的受圣经调整与塑造的。有时候,这些状况是可以测量出来的,出于各种理由,不知怎地,在这个时代的西方文明,人们心中并不渴望想要熟读上帝话。
我们没有时间一一探讨这背后的原因,但有两个问题是我不断反覆听到的,我要简短地讲一下这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也带有冷嘲热讽的味道,人们经常对我说:我不再研读圣经了,因为圣经对现代文化已经没什么重要性了,我何必花时间去研读这么厚的一本书?何况圣经里有那么多难懂的东西,又跟很久远的历史有关,还有犹太民族的东西,我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圣经里还有各式各样宗教活动的细节,身为现代人的我,何苦花时间去研读它?这本在还没有科学的时候所写成的书,已经无法在现代指引我们了,况且那些古人根本无法理解现代生活的复杂程度。
这些反对意见,你们应该跟我一样都很常听到,也许你也在这些反对的人当中。我要说的是,这种想法并不是新的。例如,第3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质疑圣经的重要性了,每个世代都有这种反对声音。我认为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个状况或许也愈来愈严重。
这让我想到美国最有名的一位小说家,他思考这个问题许久,甚至为此写了一本书,这个人就是赫尔曼·梅尔维尔。他有可能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梅尔维尔以他最重要的著作闻名,就是《白鲸记》,亚哈船长在追捕一头白鲸。我们也知道除了《白鲸记》以外,梅尔维尔也写了许多故事,有些是南海的冒险故事,还有一个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片名叫《比利巴德》。
另外梅尔维尔也写过一本小书,这本书引起我的兴趣,这本书名叫《雷得本》,这故事是在讲一个年轻人,身为青少年的他,第一次踏上跨越大西洋的旅程,他想要回到他的祖籍地,就是英国的利物浦。他的父母从那里移民来美国已经好几年了,他父亲帮忙他准备好踏上这个危险的旅程。虽然危险,但这是他成为男人前所必须经历的考验,父亲把年轻的雷得本叫到一旁来,交给他一件很有价值的家族物品,父亲说:儿子啊,这就是利物浦市的地图。自从我离开那里的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把它保存得好好的,所以当你去到那边,下了船之后,这张地图会帮助你在那个灯火通明的城市里找到路,那是英国的工业重镇,所有重要的街道和地标都标示在这张地图上了。
于是雷德本把这张地图抱得紧紧的,把它放进包包里。暴风雨来的时候,他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它,整趟航程中都是如此。这趟航程十分惊险,他们经历了狂风和暴雨,这个年轻小伙子终于在目的地上岸,并且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利物浦这座城市。
他非常兴奋,他顺着船板走下来,看向眼前的城镇。他立刻打开包包,翻出地图,然后照着地图的指示行走,他边走边看地图,每走两条街就对照一次,但是他发现地图上标示的地标已经不存在了,街道的名字也不一样了,酒馆已经出售了,旧的房屋已被拆除,新的房屋在原处被建了起来,所以当下的利物浦已经和地图上的利物浦不一样了。于是他得到一个令人难过的结论:他父亲给他的地图,已经无法在这个时代里继续带给他指引方向的作用了。
梅尔维尔想表达的是什么?梅尔维尔以这本书作为比喻来说明他对圣经的看法。他是以悲伤的心来说的,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圣经是十分受珍惜的,大人都是用圣经教导儿童的。但当他长大成人后,他开始感到沮丧,他说:这个指引,在我们的时代里已经没用了。
我认为他错了,梅尔维尔虽然很聪明,但我认为他根本没有真正了解如何成熟地解读圣经。他不知道如何把这些在古代记录下来的真理,给应用在他的时代中。
这就是这一系列课程的目标。圣经与我们20世纪的现代生活仍然关系重大,这就是我们在这个系列中要学会看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掌握一些关键工具,来向这个世代的人翻译与解读圣经原则与圣经内容。
但是还有另一种反对意见,这种反对意见可能比我刚才说的那种还更常见,这种反对意见认为圣经太难理解了。你们可能也有同感。对于来到林格尼谷学习中心的学生,我做了一个调查,我把一群基督徒学生聚在一起研究某个主题,我问说:你们当中有哪些人已经成为基督徒至少1年了?他们大部分都有举手。我又问:那么在你们成为基督徒后的第1年里,有读完整本圣经吗?你们放心,不用太尴尬。只有非常非常少数的人在成为基督徒后,会在第1年当中就读完整本圣经。
我问完之后,大家都明白原来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读完。我说:好,我再问另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读过创世记?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好,有读过出埃及记的人,手继续举着。有一个人把手放下来了。大部分的人都熟悉创世记和出埃及记的主题。他们都读过上帝创造万物的过程,还有各支派的故事,以及摩西在出埃及记里的精采冒险等等。我又问:有多少人读完利未记了?愈来愈多人把手放下了,有多少人读完民数记和申命记了?一讲到这又困难又复杂难解的利未记,里面充满各种仪式规定和饮食的律法,还有民数记,以及申命记的各种律法,大家都说他们就是从那里开始失去耐心的,就算咬紧牙关读完了,也很难接着读历代志和列王纪等等。
他们对我说: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本书对我们而言都太困难了。它和我们的文化相差太远了,太难读了。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立刻回想到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最重要的原理之一,这里有几个词都是P开头的,这是新教的重要原理,这个原理也是P开头的。这个重要的新教原理就是“清晰性原理”,这是个术语,这个用来描述圣经的“清晰性”是什么意思?这个观念是由新教改教家发展出来的,也是马丁路德很喜欢的观念。
清晰性,指的就是我们所谓“圣经的清晰性”。你此刻可能兴奋地想说:这就是我遇到的问题!圣经对我而言一点也不清晰,而是错综复杂。我读了雅各书和罗马书,这两卷书看起来根本就互相冲突,我都不知道怎么理解,圣经哪里清晰了?想想看启示录,但以理书和以西结书里那些神秘的象征,实在是太难理解了。
我们的指引手册,似乎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了解这些内容。当路德和其他改教家们提出圣经的清晰性原理时,他们的意思是说圣经基本上是清晰的,或者说本质上是清晰的,他们所谓“本质上是清晰的”意思是说,在本质方面是清晰的。在本质方面是清晰的,也就是说,一个有五年级阅读能力的儿童,也能读完圣经。虽然他会遇到许多无法明白的字词,也会有许多神学概念是他无法理解的,还有许多象征,他会完全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他能读懂圣经要传达的基本信息。
路德说的这个基本信息,就是救赎的基本信息,救恩的基本信息。这个信息指出:我们人类是由圣洁的上帝所创造的,在上帝创造我们之后,我们多方面地违背了祂创造我们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犯罪了,得罪上帝。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知,上帝非常严肃地看待这件事,我们的罪不只撕裂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撕裂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只是与他人的关系,甚至也撕裂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也能从圣经中得知上帝很在乎这件事,所以上帝想要救赎这些与祂断绝关系又堕落的人类。从起初到现在,祂一直都向堕落的世界伸出援手,而祂救赎之工的极致,就是差遣祂的儿子来到这个世上,作我们的救主。
我的小孩还6岁的时候,就能明白耶稣拯救他们脱离罪恶,他们并不了解有关赎罪的复杂道理,他们不了解那些神学上复杂的辩论,但他们了解他们不乖,惹上帝生气,后来祂又开心了,因为基督使他们与上帝和好,他们懂这些基本的事,很容易明白,小孩都能明白,这就是本质。
这种圣经信息的本质,最根本的部分,就是世人最需要听到的信息,改教家们说圣经是清晰的,就是这个意思。圣经的本质是清晰的,路德自己也说过,圣经并不是每个部分都一样清晰,圣经有些经文非常难懂,就连新约或旧约研究博士,绞尽脑汁、想破头,也无法确定那些经文的准确含意。最博学多闻、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最厉害的神学家都花了好几个世纪的时间,在试着解决圣经里的棘手问题。
这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并不是说整本圣经都很简单易懂,简单到每个人都能了解圣经的每个部分,因为事实就不是这样。但最基本的信息是清晰的,上帝并不是精英主义者。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演讲,不是讲道,而是一场演讲。因为有人邀请我去解释旧约与新约之间的关系,我就从旧约结构里的各种条文与祭礼讲起,接着讲基督在新约中为我们赎了罪,满足了旧约律法的要求,当我在解释这点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有位男士忍不住大喊说:这些东西真是又原始又恶心!可想而知我当时很懊恼,我正在对大家演讲耶。
不是主日讲道,也不是布道性质的聚会,当我讲到赎罪的部分时,这位男士变得更生气,甚至打断我的演讲,他大声喊说:这些东西真是又原始又恶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就停下来,我请他再讲一次,趁着空档赶紧想该怎么回应。他说:没事。我说:没关系,请你再讲一次,他说:我说这些东西真是又原始又恶心!
我说:你讲得没错,我特别喜欢你用的这两个形容词,原始的,恶心的。人类历史上肯定没有任何东西比基督的十字架还更恶心,因为在那个当下,罪的一切丑陋和肮脏污秽全都被归算在拿撒勒人耶稣的身上。当基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就基督本身而言,祂是以色列的圣者,全然荣美,但全世界的罪都被归算在祂身上,在那个当下,祂就成了一切肮脏污秽之事的化身。
不过,考虑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另一个形容词比较需要我们注意:原始的。我说:你讲的没错,我们的确能在圣经里找到极高水准的散文与诗词,但另一方面,圣经的基本信息就像你说的一样,是很原始的。因为上帝在乎祂堕落的百姓,所以有时候祂低声呢喃,祂俯就卑微的我们,这样,心思最单纯的孩子,发展最落后的民族,也都能了解祂赐下了永恒的生命。
在学术界里,我们懂一些事情,要把困难的事情给简化,在简化的同时又能避免扭曲原意,这才是杰出的教师该有的特色。任何内行的学术人员,任何学者都能用学术术语来和另一位学者沟通,但这个学者究竟懂不懂他自己所说的这些术语,就要看他能不能对一个6岁儿童解释清楚这些术语。因为如果我真的懂的话,我就应该能传达清楚。如果我无法传达清楚,那可能就表示说我自己也没搞懂,我的意思就是有点双重的意思。
一方面,没错,我知道你说圣经让人觉得很困难,圣经的确有些地方困难到令人难受。但另一方面,我也要提醒你,就算你没有受过正式的圣经研读教育,圣经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与你永恒的归宿密切相关。我不想说到这里就结束。
我再说一次,这一系列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无论我们是谁,受过多少教育,或者在学术上有多少进展,这一系列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升我们每一个人解读圣经的能力。我的目标,特别是针对那些被圣经的困难度吓到的人,这些人对于圣经中一些陌生、外来的观念,感到害怕,我的目标是要让他们能适应这些观念。我也希望我们能一起学习一些原则,希望这能让那些勤于读经的人,在研读圣经时找到信心、乐趣和值得兴奋的时刻。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我尽快地讲一下,我们应当研读圣经的第1个原因,不是单纯的阅读,也不是偶尔的钻研,我说的是有纪律地研读圣经,我们应当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亲爱的朋友,这是我们的义务。说到令人恶心,有个内含4个字母的单字,可能已经成为我们文化中最令人恶心与鄙视的单字了,这个单字就是D─U─T─Y,义务(duty)。我们无可推诿,上帝确实要求祂每一个百姓,不只是祭司和先知,不只是学者和神学家祂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我们勤于研读祂的话语。
我先回来讲旧约中最重要的经文之一,我确定你们一定都有听过这段经文,这段经文对犹太社群格外重要,因为这段经文是犹太人在旧约中一切敬拜的核心,这段经文的开头是申命记6:4,这里面有“示玛”,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这不就是大诫命吗?
圣经接着写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圣经说我们应当要全神贯注地学习属上帝的事,无论你是坐着,站着,在床上,在桌前都要谈论,要系在手上,戴在额上,还要写在门框上。
简单地说,就是上帝非常在意我们有没有勤于研读祂的话语,但这不只是我们的义务,随着这个义务而来的是神圣的特权。我们的主告诉我们说,祂来,是为了要使我们得生命。祂也告诉我们,祂的话语就是生命。
上帝要我们研读圣经,别因此把祂当成无情的工头,像法老那样提出无理的要求。祂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有生命,如此我们才能完整地经历到,上帝为我们每个人所命定、所设计的生命,说了这些,现在我们要继续看下去,要精通上帝的话语,需要掌握哪些原则。
作者: 史普罗教授 翻译:易汉伦
整理:小伴 来源:RTV Taiwa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