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释经 | 明白圣经系列2
你们有没有遇过这种情况,就是你引用了一段经文,你照着自己所知道的,说明这段经文的意涵,在你说完之后,对方却不屑地看着你,接着用一句话来反驳你刚才所说的一切,他们看着你,然后说:那只是你的见解而已,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我常常问自己:人们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那只是你的见解”?我们今天要来探讨这件事,以及它的影响。
我们先来祷告。父啊,我们感谢你,你已对我们说了话,你将你的话语写在书本中,你也让我们能接触到你的话语,我们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读到你的话语了,就是你赐给你教会的真理,为此我们感谢你,奉基督的名,阿们。
“那只是你自己的见解!”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反驳,我猜你们也跟我一样。我常问我自己,当人们说“那只是你的见解!”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想了想,也许他们没有别的意思,单纯只是说这是我对圣经的解读,但谁会浪费时间去指出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一定不只这个意思,也许他们其实是想要反驳我,所以就用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来反对我说的话,他们真正想说的是:史普罗所解释的一切都是错的,既然史普罗解释了这段经文,那我们唯一能得到的结论就是:这段解释也是错的,但我不认为人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有这么不友善,这么坏心,我不认为人们会这样不可理喻,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就说你所讲的一切都是错的,我不认为人们会这样。
但有件令我很害怕的事,我恐怕,人们随意用“那是你的见解”来反驳我们说的话时,他们的意思其实是:喔,那是你的见解,我也有我的见解,其他人也有其他人的见解,这3种见解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彼此冲突,但没关系,因为圣经只是个人的主观解释,你想怎样解释圣经都可以。
如果人们那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这样,那我真的会很害怕。原因是这样的:因为这句话就成了“主观主义”的口号了,他们把上帝话语的含意当作可以由人们随意解读的文字,这就是路德很害怕看到的,他害怕人们把圣经当作一块黏土,人们在研经、读经的时候,都照着自己的骄傲与偏见来捏造与扭曲圣经。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们放任这种事情发生,那么圣经的权威就瓦解了,它的真理就被相对化了,上帝的话语就被摧毁了。你会说:等等,史普罗,您在第1堂课程中有说过,宗教改革所提出的重要原理之一就是“清晰性原理”,也就是圣经的清晰性,宗教改革中不是有个更基本的原理吗?就是个人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利,是这样子没错。
“个人释经”是宗教改革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之一,我们很容易把“个人释经”给视为理所当然。你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用自己的语言读圣经。你可能会认为,这种自由与特权是稀松平常的事,但事实是,殉道士在欧洲血流成河,才让你有这样的自由与特权的。因为在16世纪时,宗教改革开始的时候,马丁路德所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圣经翻译为本地语言,翻译成德文。于是圣经首次被翻译为德文,这在罗马天主教会中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罗马天主教会倾注全力要阻止圣经译本的生产与印刷。
现在有些人看到这种行径,就说:罗马天主教真是邪恶,竟然极力阻止圣经译本的出版!但情况其实没有那么单纯,回顾历史,有许多人遭受虐待、被肢解、被处以火刑,只因为他们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或德文,或其他语言。你会觉得罗马天主教真是坏透了,但情况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花点时间来分析一下:你认为罗马天主教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反对翻译圣经,让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阅读?如果我们带着偏见来看,我们会说:这是因为天主教想掩盖自己的恶行。他们不想让人民知道,天主教已经远远地偏离圣经真理了。我不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罗马天主教的人说:如果把圣经放在没受过训练的平信徒手中,而没有给他们来自教会的教导,少了教会的管理、引导与保护,人们对圣经就会产生错误的了解。这将会给罪恶打开一扇大门!他们预估此举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基督教教派,每个教派都会宣称圣经是他们的依据
1960年,根据美国的宗教名册纪录,新教已经有2000个不同的教派了。我不知道现在又增加多少了,但在1960年的时候有2000个,有“天梯教会一号”,还有“天梯教会二号”,是从天梯教会一号分裂出来的,因为他们对圣经的解释有歧异。这些不同的教派,都声称他们以圣经为真理的源头,这就是罗马天主教当时所担心的。他们担心基督的肢体会粉碎性地分裂,担心异端会大量崛起。
如果你让人们拥有自己解读圣经的权利,以及将圣经翻译为自己本地语言的权利,就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样的预估还蛮准确的。他们说:“我们会采取针对身体的刑罚,我们会使用刑讯室 (这在当时很常见),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会伤害人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好让人们的灵魂不至于下地狱受永恒的苦。”
如果你想了解宗教裁判所,你得先明白,当时的人们真的相信地狱的存在,相信灵魂真的有可能下地狱。现在有很多教会并不这么相信。我并不是在赞美天主教。我的立场与路德一样。我认同个人释经,也认同要将圣经翻译为各地语言,但我想强调的是,罗马天主教这样谨慎看待个人释经的危险,并不是毫无由来的。个人释经确实可能敞开罪恶的大门。
在很多案例中,也确实敞开了罪恶的大门。针对这点,路德也十分苦恼。他说:“我知道没受过训练、不负责的人,会对圣经做出什么事情来。他们会不顾前后文的含意,然后扭曲圣经的意思,但为了让全世界都能听到那简单又清楚的信息,也就是基督的福音。这是世人迫切需要的,如果这会导致罪恶的门大开。那就开吧!对于万邦万民,福音的真理是太重要了!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见解,反对别人在这种情况中,若你想要维持和谐。有一个方法,就是拥抱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然后说: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没关的。你可以有你的见解,你也可以有你的见解。如果双方见解冲突,没关系,保持和谐最重要。这就是用姑息的态度来看待圣经真理,这种方法或许能短暂达成和平,但却扼杀了真理。解释圣经的第1个原则
是这样的,这个原则可能会令你反感。我一讲出这个原则,可能就会让你生气,所以你们要容忍我一下,先听我把话说完。要小心地听才能听懂,因为我会提到一个很细微的区别。
第1个原则就是:任何一段经文,都只有1个正确的含意。
我再说一次,第1个原则任何一段经文,都只有1个正确的含意。真是个偏执狂!我可以听到有人这样说:“真是武断、真是狭隘、死板又冰冷的观念。”不,我要说的是,只有1个正确的含意,但应用方式可能有很多种。同时,一段经文的重要性,确实有可能是无限量的。
我来讲个故事,或许能把这点讲清楚。我认识一个教授,他在达拉斯的神学院教书,那里有许多年轻人是在从事基督教教育或接受牧师训练的。开课的第1天,他给了学生1份作业。他说:我要你们看1节经文。他指定了1节经文。他说:我要你们在纸上写下,你们从这一节经文学到的50件事。整间教室顿时弥漫着哀号声。
学生们离开教室时个个都嘟着嘴,低声抱怨。他们开始写下自己从经文中学到的一两件事。有些人可以很快地想到六七件事,但接着就卡住了。大家就开始在宿舍里四处敲门,互相询问对方有想到哪些可以写的内容。大家都互相参考,整个宿舍的人都绞尽脑汁在试着挤出50件事,一直想,想到凌晨三、四点。隔天到教室的时候,每个人都双眼迷蒙,大家都交了作业,就是从1节经文中学到的50件事。教授说:做得好!非常棒!那么明天的作业,就是再写出另外50件。他给这些学生上了珍贵的一课:圣经是真理的宝库。
在英文文学中,有一种书能帮助我们写作,我们称之为“类语辞典”,例如罗格特的类语辞典。“类语辞典”的意思是“宝库”。不过终极的宝库是圣经,圣经富含深远的意义与各种应用方式,每一节经文都是如此。每一节经文都意义深远,都对我们的生命有重大的含意。这个教授可以每周都出这样的作业。每周都让学生再写出50件,即便是最聪明的学生,也无法写尽那些经文的含意与应用方式。但是,亲爱的朋友们!每节经文都只有1个正确的意思。真理是不会互相矛盾的,上帝的道,是前后一致的,是完全和谐的。
如果我对某段经文的解释,与你对那段经文的解释有冲突。那我们就能知道一些事。这很重要!这件事就是,我们之中至少有1个人的解释是错误的。如果你对经文的解释与我的解释有冲突,那么我们之中至少有1个人的解释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我们两人都是错的,然后第3个人走过来,就说:你们两个都错了!然后指出我们的错误。这样我们两人就应该要改变想法,有可能我们两人都是错的,也有可能我们之中一个错,一个对。如果我们的解读互相牴触,那就不可能我们两人的解读都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背后的原则是什么?这里的原则是,真理是不会互相矛盾的。在以前,如果我在教室里说完刚刚那段话,学生们会说:真理当然不会互相矛盾呀!这我们都知道,不用再多费唇舌了,但现在不是这样了。我们所处的文化已经受相对主义影响太深了,甚至真的有人认为真理是有可能是互相矛盾的。
我想到一位有名的神学家。他在这个世纪初期曾说:真理是有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他还说:
真正的真理、终极的真理、崇高又神圣的神学真理,经常都是互相矛盾的。因为这些真理太崇高、太伟大,太不可思议了,超越我们人类逻辑与理性所能了解的。上帝的真理不但有可能是矛盾的。他甚至更进一步,狂热地颂赞这个矛盾的特性。他说:“矛盾,就是真理的特征。”
如果这位神学家的用意,只是想指出圣经中有许多真理,太崇高、太圣洁了,是我们凭理性所无法理解的。如果他只是想说:“有时候上帝的意念实在是太神秘了。我们无法用逻辑思考来分析、研究祂的真理,我们无法以自己的智力,来完全弄清楚上帝真里的丰盛。如果他想表达的是这样。那么有谁会反对呢?
但他不只说了这些,你可以说基督的真理是超乎理性的。确实如此!但这不等于是“违背”理性的。我们来检验这个观念:真理的特征就是互相矛盾。这里所谓的矛盾,不是单纯的反讽或扭曲,也不是反合性。那是指表面上看似冲突,但仔细研究之后就能知道没有矛盾。我们现在讲的是真实的矛盾,是真的互相排斥的两个极端。上帝存在、上帝不存在,这两种立场是互相冲突的,不可能同时都是真理。
有次有位女士对我说:”如果你发现相信上帝能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那么上帝对你来说就真的存在了。但我不相信上帝,上帝对我没有意义。所以对我来说,上帝不存在。”我说“等等。我们谈的不是同一件事。我所讲的那位上帝是无论你我信不信,都确实存在的上帝。如果这位上帝并不存在,那么我一切的祷告、唱诗以及讲道,也无法变出一位上帝来。如果这位上帝存在。你信不信祂,都无法影响祂存在的事实。我讲的是客观的真理,不是主观的偏好,与你的喜好无关,与有没有效无关,与你的感受无关。”
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就是这样。文化告诉我们说:“凡让我感觉良好的,就是真实的;凡对我有效的,就是真实的。”完全不管真相如何,在我以外,真的有一位上帝存在。
我们回来看“矛盾是真理的特征”这个观念。我们把它套用在圣经的开头看看,上帝对亚当和夏娃说:你若吃这树上的果子,就必定死!我们用逻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你如果吃这果子,就必定死,如果这样,就必定会那样。接着,撒旦来了,牠对他们使出狡猾的诱惑,牠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撒旦接着说:你们不会死,而且还会变得跟上帝一样。上帝说:你若吃,就必定死。撒旦说:你若吃,并不会死。这两句话是直接互相冲突,没有奥秘或反和性,而是真的互相冲突。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矛盾是真理的特征,亚当就在想,亚当的思绪敏锐,他当时的脑袋不像我们这些堕落的人一样,亚当十分纯洁,他思绪敏锐,非常聪明,他的逻辑推理能力非常良好,他心想:上帝说如果这样,就会那样,撒旦说如果这样,不会那样。嗯,这两句话是矛盾的,亚当认出这两句话是矛盾的,接着他想到那个神学原则,“矛盾是真理的特征”,那么他无可避免地会得到什么结论?
如果矛盾是真理的特征,那他就会这样推理:撒旦这句话与上帝的互相矛盾,而矛盾是真理的特征,那么撒旦说的话就是真理了,那撒旦就是真理的代表。那么上帝是真理,而撒旦是真理的代表,那我就能放心地吃咯!这样说来,如果不吃那树上的果子,就是犯罪了。然后人类不但不会堕落,反而是人类历史的大跃进。
你看,如果没有明确地了解何谓互相矛盾,那么我们就无法分辨基督与敌基督了,无法分辨敬虔与不敬虔,无法分辨义的与不义的,无法分辨真理与谎言。所以根据圣经,矛盾,并不是真理的特征,而是谎言的记号,所以就算我们很不舒服,双方见解不一致,我们想要和平,想要和谐,想要团契,当我们处理上帝的话语时,我们必须明白,当见解不一致的时候,当我们真的了解彼此的见解,而且彼此的见解真的互相冲突时,就要明白:我们有人是错的,要踏实地面对,不要轻率地处理这个问题,出卖上帝的完整性。
上帝绝不说谎,祂的话语是真理,并不互相矛盾,绝不可将之相对化,每段经文都只有1个正确的意思,有许多不同的应用方式,许多不同且重要的细微差别,但只有1个正确的意思。所以重要的是,要明白,个人释经的原则并不是用来发展主观主义或客观主义的。即使在16世纪,这点也还不够清楚。
路德建立个人释经的原则之后,你们还记得吗?他因为“唯独因信称义”的议题,而与罗马天主教会发生冲突。在一场辩论中,他们说:马丁路德,你怎么敢反对教会的教导呢?他说:教会也有可能教错呀。
我自己读保罗的教导,在我看来,保罗教导的是唯独因信称义,教会说:那是“在你看来”!在你看来,保罗教导的是唯独因信称义,但教会已经宣布说那不是保罗的意思了。路德说:有可能教会搞错了,教会搞错了?教会高层搞错了?怎么可能。路德说: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人呀,他们不是绝对无误的,那教皇呢?路德说:教皇也有可能犯错。他们说:路德,你可真大胆,竟敢反对教会。他们要求路德撤回言论,记得他怎么回答吗?除非有圣经或明显的理由说服我,我无法撤回,因为我的良知受上帝话语的约束,所以说到底,我必须坚持我对圣经的了解。
在那个当下,个人释经的权利,就在教会中诞生了,路德挑战了教会对于解释圣经之权的独占,天主教会在天特会议中对此做出回应,他们说:没有任何人有权利曲解圣经。阿们。这点我们完全认同天主教,路德说,我们有权利对圣经做出与教会不同的解释,但我们绝对没有权利去曲解它。也就是说,个人释经的权利包含了正确解经的责任。个人释经的权利,包含了正确解经的责任。
我当然可以自己研读圣经,也可以自己解读圣经。从神学上来看,我个人对圣经的见解的确有可能比整个教会历史上,所有的见解都还更正确。但这种事不太容易发生,所以,比较有智慧的做法是咨询一下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查阅一下最好的注释书,看看其他人的领受,因为我很有可能从别人的领受中学到东西。
路德也是这么做的,他受益于教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例如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也有发现他所发现的,只是后来失传了。所以路德并不是毫无由来就突然提出了唯独因信称义。
我们应当要谦卑地来到经文面前,要看看教会的教导,要看看学者的解释,要查阅注释书,免得我们的个人释经变成一种犯,照着自己的想法随意解读圣经。在圣经研读的这方面,有两个术语我们必须厘清,一个是“解经”,一个是“私意解经”。
“解经”是由希腊文的动词“ex”衍生来的,相关的单字有“exit” (出口),很多单字的字首都是ex,ex有“出自于、来自”的意思。所谓“解经”就是来到经文面前,从经文当中取出,从经文中取出来,取出原本就在经文中的内容。而“私意解经”的字首是“eis”,这是来自希腊文“eis”,意思是“进入”,“私意解经”就是来到经文面前,把原本不在里面的东西给加进去,这就是曲解圣经。
把额外的东西加进经文里面,或者硬从经文中取出根本不是来自那段经文的东西,我们必须谨慎地学习解读经文的原意,照着经文的原意来处理经文,就像我在这堂课程中说的,我们要来学习一些具体且实用的规则,帮助我们避免私意解经,并精进我们解经的技术,好叫我们能够尊荣上帝话语的完整性。
作者: 史普罗教授 翻译:易汉伦
整理:小伴 来源:RTV Taiwa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1-300x30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