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
所谓息事宁人,中国人历来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化”的不智慧,就很容易把事情越化越大。
举个例子,我耳闻目睹过三四间教会同工的分裂,都起源于一些小事。他们或者因为某个教育理念不同,或者因为某段经文理解不同,最奇葩的是因为上台讲道能不能穿牛仔裤。
因为这些小事,他们对彼此有看法,但又觉得这是小事,没必要专门坐下来谈。换言之,他们都不将这事放在心上。结果,这样的小事越积越多,最终如山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在撒母耳记下十三章,我们看到类似的伤害累积和爆发。
首先,押沙龙被暗嫩伤害,但他不及时处理,而是将它深埋心底,等待有朝一日伺机报复。
其次,大卫被押沙龙伤害,他也不及时处理,结果导致父子关系不和。最后,押沙龙甚至起来攻击大卫,准备取而代之。
而这一切,都起因于伤害发生以后,他们不将这事放在心上。圣经如此形容押沙龙和大卫面对伤害的反应:
她胞兄押沙龙问她说:“莫非你哥哥暗嫩与你亲近了吗?我妹妹,暂且不要作声,他是你的哥哥,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大卫的长兄,示米亚的儿子约拿达说:“现在,我主我王,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以为王的众子都死了,只有暗嫩一个人死了。”——(《圣经·撒母耳记下》13:20、32)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面对伤害,上帝的命令不是让我们逃避——不要将这事放在心上,而是积极主动地饶恕和寻求被饶恕。
一、彼此伤害是罪人的常态
自从大卫玷污乌利亚的妻子,并且谋杀乌利亚以后,罪就在大卫的家里滋生蔓延。
大卫玷污乌利亚的妻子,结果大卫的儿子暗嫩玷污他的妹妹他玛;大卫谋杀他的勇士乌利亚,结果大卫的儿子押沙龙谋杀暗嫩。
自从亚当夏娃堕落以后,伤害就没停止过。首先是亚当夏娃之间,他们彼此推卸责任。其次是他们的后代,作为哥哥的该隐杀了亚伯。
换言之,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伤害,对我们来说就成了家常便饭。哪怕亚伯无意伤害该隐,该隐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并且蓄意打击报复。
二、逃避伤害,只会加深伤害
然而,人堕落以后,最严重的后果还不是彼此伤害,而是连我们回应伤害的方式都彻底堕落了。
面对伤害,城府深的人,如押沙龙,选择暂时回避伤害——不将这事放在心上。实际上,他心里看得比谁都重,想得比谁都多。他表面上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但是心底早已经开始策划如何谋杀玷污他妹妹的暗嫩。圣经借着约拿达的口告诉我们,“自从暗嫩玷辱押沙龙妹子她玛的那日,押沙龙就定意杀暗嫩了。”(撒下13:32)
面对伤害,心里软的人,如大卫,也选择对伤害视而不见——不将这事放在心上。首先,大卫对暗嫩的伤害视而不见。其实,大卫对暗嫩的犯罪是有很大意见的,但是,在圣经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大卫对暗嫩的指责和审判。大卫仿佛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地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直到暗嫩死了以后,大卫才得了安慰。(撒下13:38)
其次,大卫对押沙龙的伤害也视而不见。押沙龙谋杀暗嫩成功后逃跑,大卫就任由他逃跑。押沙龙回来,大卫就任由他回来。当押沙龙回来的时候,大卫王也不让他来见他,甚至长达2年的时间有意把他忽略。(撒下14:28)大卫对押沙龙的做法有成见,心里有想法,但是并不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逃避伤害,选择性地对伤害视而不见,并不能解决伤害,反而会使伤害逐步累积,直至引爆,一发不可收拾。换言之,逃避伤害,只会继续增加伤害,而不能真正解决伤害。
试想,如果暗嫩杀他玛以后,大卫能够及时介入和处理,押沙龙能够及时指责和劝勉暗嫩悔改,或许就不会有押沙龙谋杀暗嫩,押沙龙背叛大卫那一幕。
如果押沙龙谋杀暗嫩以后,大卫能够对押沙龙施以积极的影响,带着爱和公义劝诫,也不会有后来押沙龙挥师进京的一幕。
面对伤害,我们常常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伤害,我们常常是对伤害视而不见,让伤害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们都不喜欢伤害,所以我们都自欺欺人地逃避伤害——不将这事,也不将那事放在心上。
自人类堕落以后,罪,不仅让我们彼此伤害,更让我们失去处理伤害的能力。也因此,伤害以后,伤害并不曾被治愈,反倒越来越久,越来越深。
三、面对伤害,耶稣的命令是饶恕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报起仇来,也是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当我们将伤害存在心底,任由它滋生蔓延,只会击垮,而不能医治我们。
倒不如在最开始的事情,我们就辛苦辛苦,坐下来好好聊一聊,饶恕对方,也寻求对方的饶恕。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五章告诉我们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5:23-24)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告诉我们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马太福音18:15)
换言之,面对伤害,无论是你伤害了别人,还是别人伤害了你,耶稣都命令我们主动去饶恕和寻求被饶恕。饶恕并不是不将这事放在心上,饶恕不是忘记伤害,也不是罔顾律法,而是让伤害可以被主彻底医治。
当我们被基督的宝血重生以后,他就赐给我们化解伤害的能力。现在,问题不再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饶恕和寻求饶恕,而是我们愿不愿意去饶恕和寻求饶恕。
如果耶稣的死里复活对我们来说是真的,那么,我们每天治死自己的老我,活出基督的新我也应该是真的。正如保罗在罗马书所说:“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6:4)
这种不断地归入死和新生,不止应该在我们重生那一刻发生,更应该在我们成圣的道路上每天发生。阿门。
-1-300x300-1.jpg)

留言